阿里高级技术专家:成长路上如何破局?(8)
2022-10-29 来源:旧番剧
双十一前端会场玩法项目组(2014)
14年进入阿里之后的开局其实并不好。
大环境上正逢 “All in 无线” 的高潮,前端从 Mobile first 到 Mobile only,资源开始大幅从 PC 往 H5 倾斜;进入公司毕竟是个新兵蛋子,按当时「新人做老业务,老人做新业务」的分配方式,我负责了国内机票 PC 业务:
2014 年还需要写 YUI 代码、调 IE6 兼容性、走前后端统一部署,非常边缘。
由于阿里本硕校招生无差别定级策略,跟我同一天入职同样是 P5 的小兄弟小我整整 3 岁,起跑线堪忧。
刚转岗残缺的前端知识体系完全写不出工整而高效的代码,基本盘被吊打。
...
如此种种,瞬间让我感受到身处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巨大压力。
出于危机感和自救本能,开始找出路,接了一个多月需求后,我发现其实业务研发本身工作量并不大,但因为代码历史包袱太重(6年数万行老代码,first commit by 癫总),架构腐化严重,改动往往牵一发动全身,效率奇低。当时想法很简单,重构提升研发效率,节约出来的时间去做 H5 业务,还是得紧跟无线大潮,别与时代脱钩。
与主管聊了想法,之后三个月时间断断续续一边老代码正常承接业务,一边抽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做重构,一份需求做两遍。年末顺利上线,藉由这个项目我成了比 PD 还了解这块业务的开发,顺便输出了一次前端架构分享和 BU 40% 的 PC 组件,研发提效/架构升级/物料输出,大大超出主管原本只需要维稳的期望。藉由这个项目,15年初顺利晋升,也如愿开始接触无线领域,感恩。
我把这段经历称为「对现状不满,就尝试把自己 “做没”」。如果负责了一个边缘业务,可以尝试从这些方面去思考:
调整心态:认可合理性,少抱怨(脏活累活也是活,总得有人干)。
发挥优势:更低的预期意味着更容易超出预期(“他做边缘业务都能有这么多产出”)。
寻找痛点:主导并落地解决方案(实在没痛点,尝试一下智能化方向把自己 “做没”?或者挤时间参与一下工程化基建?)。
纳投名状: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也需要韬光养晦等待机会。
专业为先:前端是相对垂直的技术体系,业务价值不高不代表技术价值不高,不要放弃思考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