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媒介·信息:多维度理解网络文学(2)
2022-10-31 来源:旧番剧
根据资本发展的逻辑可知,“世界文学”及其“海外贸易”是市场扩展的必然结果。当然“网文出海”只是一个比喻,因为自网络文学诞生至今,它就始终在海中,在天上,在地球每个角落。它以“环球同此凉热”的气度,将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传统文学。对于没有国界的网络文学来说,1991年创作于北美的《奋斗与平等》与1998年爆款于中国台湾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究竟何者更适合作为中国网文诞生的起点?如果从技术市场全球化视角看,网文“20年”与“30年”的矛盾不攻自破。
媒介方式:“虚拟存在”的双重生活
有人用“四个征服”总结人类史:“车马征服大地,炮舰征服海洋,飞机征服天空,网络征服心灵。”这句戏仿雨果的俏皮话在理与否姑且不论,但“网络征服心灵”的说法,或许能为我们理解网络文学提供一些启示。
近年来,在笔者参加的许多网络文学评奖活动中,总能听到一些专家对参评网文缺乏网络性的抱怨,特别是一些现实题材作品,除网络传播外,与传统文学毫无二致。但也有不同看法,譬如说:“网络作家过分陶醉于凌空蹈虚的穿越、玄幻故事,远离现实生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网络文学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有些网络作家则抱怨评委们囿于传统文学观念的束缚,以致一些真正具有网文特色的好作品,根本没有机会参加高层次评审。由于不同方面的立场、观念和标准不同,对何为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自然会有不同看法。例如,网络写作究竟应该更现实一些,还是应该更超脱一些,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在传统文学语境中,“想象”与“现实”判然有别,网络作家则往往生活在一种“比现实更真实”的虚拟世界里,他们当然也要吃饭、睡觉、购物、阅读和写作,但他们对数字化空间的依赖达到了一种前人无法想象的程度。不少年轻人甚至很享受蜗居斗室的“网络原住民”生活,对他们而言,虚拟世界全新的生活体验与交往便利,远非平庸的现实生活世界所能比拟。他们过着与荷马和巴尔扎克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一点是我们理解网络文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媒介方式对生活的改变,文学观念也随之而变。如今,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环境足以使漫威迷与网游客沉浸其中,不管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重生”“穿越”全靠“虚构”,“玄幻”“修真”无非“想象”。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虚构与想象”早已溢出文学艺术的疆界,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一个朝朝暮暮被虚拟信息环绕的“网络达人”而言,“虚拟存在”与“现实生活”之间,究竟何者更为真实,似乎不再泾渭分明。这里的“虚拟存在”是17K小说网的一部网络同名小说。小说主角是死去的超级黑客林安旭,因其电脑被外星人侵入,他的灵魂被UFO虚拟为一种生命的终极存在。生活在虚实之间的林安旭,从此睥睨天下,纵横世界。《虚拟存在》就这样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恣情快意的热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