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是如何成为文化符号的?(2)
2022-10-31 来源:旧番剧
除此之外,伊布也在今年加入了“大量发生中”的行列。这显然也是宝可梦公司为了给年末发售的游戏《精灵宝可梦 Let"s Go! 皮卡丘/伊布》进行的宣传造势。
从本质上来说,“皮卡丘大量发生中”这场活动,其实就是文创IP与旅游观光业进行深度结合的典型案例。
文创IP为一座城市带来流量和话题,而城市也能为文创IP提供了一个线下活动的场所,两者形成资源互补的关系。这其中,文创IP在大众市场的文化影响力尤为重要,是这类合作能够成立的关键所在。
于是问题来了,皮卡丘这个来自二次元世界的虚拟形象,是如何在大众市场中拥有如今的高人气和知名度的呢?
动画与游戏的共同作用
皮卡丘最早出现在《精灵宝可梦 红/绿》,这是一款由Game Freak开发,任天堂发行的GameBoy平台掌机游戏,于1996年2月27日在日本发售。
按照游戏中的设定,皮卡丘是一只身高0.4m、体重6.0kg,浑身以黄色为主,耳朵尖端为黑色,脸颊两边有着红色小小电力袋,遇到危险时就会放电的电气系鼠类宝可梦,其设计原型来源于松鼠。虽然皮卡丘现在已经成为《精灵宝可梦》最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但它真正成为主角,却是从动画版开始的。
1997年4月1日,为配合游戏的发售,《精灵宝可梦》推出了同名TV动画,讲述的是立志成为宝可梦大师的少年小智,和他的搭档皮卡丘一起踏上旅途的故事。
在动画里,小智的这只皮卡丘非常特别,它并不愿意和其他宝可梦那样住进精灵球,也不愿意进化成雷丘,而是选择一直陪在小智的身边。虽然这样的性格设定其实是为了方便故事展开,但这也让皮卡丘的形象开始根植于许多看了该动画的少年儿童心中——谁又不希望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拥有这样一位可爱且又可靠的小伙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