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崛起”不能只满足于展现技术的进步(3)
2022-11-03 来源:旧番剧
反观如今的“国漫”,绝大多数影片均是传统神话题材,“封神宇宙”电影等头部作品自不待言,就连许多缺少票房号召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中小成本动画电影也常带有神话色彩,而像《雄狮少年》《大世界》等现实题材动画不仅创作总量少且明显缺少关注度。虽说目前“国漫”之规模尚不及“武侠神怪片”浪潮,但倘若“国漫”今后的创作仍然只限于复述或改写经典文本,缺少依靠文化内生力转化的创作“原力”,那么市场审美疲劳结局或许是可以预见的,而“国漫”推进动画技术进步的意义也将大于文化意义。
当今,人们似乎越是惊叹于《新神榜:杨戬》等“国漫”影片在视效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就越是想要穿透瑰丽的影像表层探索和解码其深层的文化用意。可是当这一探索越是深入,半个多世纪之前动画电影“中国学派”曾经缔造的历史丰碑就越是清晰。以上海美影厂作品为代表的融合传统国剧、绘画、皮影、窗花、剪纸、民乐艺术的动画片,既展现了精湛高超的制作技艺,又焕发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光芒与生命力。《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渔童》《三个和尚》等影片成为超越时代与国界的经典力作,李可染、韩羽、张光宇、张正宇等著名画家都曾经直接参与动画造型设计。那时,中国动画恰处于一个得以排除市场因素干扰,沉浸于追求艺术创新与表达的纯净年代,传统、历史与现实在其中融为一炉,而当今“国漫”若要在新的产业环境下召唤已被尘封半世纪之久的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基因,还应学习前辈那般对中华文化更加虔敬。
《新神榜:杨戬》的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掷地有声:“国漫”之魂在于中国精气神。那么,要传达蕴藏于影像背后的“精气神”,就更须观照从创意阶段生成的中华文化内生力。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