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中的鼹鼠形象(2)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在艺术技巧方面,《鼹鼠的故事》一方面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艺的写实传统,另一方面又兼具幽默、夸张和抒情元素。与同时期“捷克新浪潮”的动画大师们不同,米勒的动画作品几乎不涉及任何政治元素,也未采用复杂的现代主义表现技巧,而以拙朴的面貌、童真的元素和清新的风格见长。在他的作品中,宁静优美的画面配合俏皮轻柔的背景音乐,烘托出抒情与诗意的韵味。作为前景的角色采用最简单的元素和造型,线条清晰,色彩饱满,在色调上与背景构成冷暖对比,具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小小的黑土堆、有实体的音符、小刺猬和小兔子、盘旋的鹰……简单的视觉形象具有丰富内涵。《鼹鼠的故事》几乎没有对白,这令观众记住了小鼹鼠咯咯的笑声,而笑声原本便是全世界孩子们共同的语言。
多部《鼹鼠的故事》系列动画均创作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正值捷克斯洛伐克高速推进现代化的时期。当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列车不可避免地驶入原本温情脉脉的小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变化。艺术家们纷纷用影像表达困惑、疏离和抵抗,米勒则通过这只可爱憨厚的小鼹鼠,向人们传达博爱善良、乐观积极的精神,同时融入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诸多思考:例如《鼹鼠的梦》借由一个“牲口拉汽车”的梦境,对能源危机进行了预警,暗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鼹鼠与鹰》则讲述了鼹鼠为伤愈小鹰寻找栖息之地而一再落空的故事,对滥砍滥伐、过度开发进行了反思……通过简单的故事和温暖的画面来传达复杂严肃的议题,令观众在笑声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作品传达的思想与观念,体现出“大道至简”的艺术创作思想。
“熊猫”“鼹鼠”的不解之缘
1982年,一部《鼹鼠和泡泡糖》拉开了小鼹鼠中国之旅的序幕。当时,彩色电视尚未在国内普及,多数孩子通过黑白电视机认识了可爱的鼹鼠,它忽然从地底钻出、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咯咯笑的画面,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心里。时光飞逝,小鼹鼠的魅力并未褪色,当年的小观众们已经长大,他们的孩子成为这部系列动画片的新观众,延续着温暖的童年记忆。
2003年8月,原著图书《鼹鼠的故事》引进国内,并在十几年间接连出版50余种,销售量近300万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捷克馆中的小鼹鼠玩偶和绘本总是很快被抢购一空。2016年,由中国和捷克合拍的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在两国电视台播出,讲述小鼹鼠结识了熊猫玩偶和和,它经过长途跋涉,沿着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四川,与和和一同玩耍、冒险的暖心故事。这是一部讲述友爱、互助和成长的动画片,不仅融入大量中国元素,也传达着对生态文明的呼唤和对生命价值的敬意,广受两国观众好评。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