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杨戬》:中国动漫重“形”更要重“神”(4)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但想要讲好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故事,实非易事。在刘健看来,追光动画的问题在于观念上的欠缺:“追光动画长久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重技术、轻剧作’。这里说的‘剧作’不仅仅是指剧本问题。实际上,剧本只是整体电影剧作最基础的环节,而在此基础上需要编导团队,乃至整个制作团队协力完成,以作品整体来实现完整的剧作。而剧作的实现,第一靠能力,第二靠观念。从《新神榜:杨戬》的动画呈现和剧作思路上看,追光团队的能力是没问题的,但在观念上显然是有欠缺的。这种欠缺集中体现在‘浅尝辄止’上,很多能够深入挖掘的地方,却不能或者不愿挖掘下去。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对市场接受程度的顾虑,毕竟追光的作品都是主打合家欢类型,基本的营销策略都是‘小手牵大手’,要顾虑到青少年观众的接受程度。而作为商业电影,最终的评判标准还是票房成绩。
”
正如刘健所说,追光动画近年来出品的作品虽收获一众好评,技术的飞速提升也是有目共睹,但随着观众对电影艺术审美的提高,仅仅满足视觉冲击或许已远远不够,讲好故事才能让作品深入人心。
2013年,王微、于洲、袁野创立追光动画,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发展定位──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讲中国故事。十年间,追光动画在依托中国传统神话叙事资源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将传统的民族审美与现代性的美学特征进行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中国神话视觉图谱。在延续“中国学派”动画创作风格的同时,摸索新时代中国动画走向世界动画的新路。
刘健表示:“时至今日,让我们依然津津乐道的‘中国学派’,是当年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动画艺术家和工作人员,长期立足国情,将中国传统美术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养料,以现代化的动画工艺和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出的符合新中国时代风貌和人民群众需求的作品,尤其是这些文艺作品符合青少年观众精神文化和审美需求,体现了一种守正创新的创作精神。也正是因为‘中国学派’所体现的时代性与人民性,才具有普遍性,从而克服‘文化折扣’,为世界所接受。因而,今天我们要重铸当年‘中国学派’的辉煌,重点不是在‘形’,而在于‘神’。只要真正回归时代性和人民性这两个基点,所谓的国风动画电影,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天津美术学院动画艺术系教授余春娜认为,中国动画的未来要依靠更多年轻的动画创作者:“中国动画电影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少犯错,逐步培养市场,同时还要培育更多的动画创作人才进入到这个领域这个行业中进行接力。我们随时要思考的是下一个十年、下一代动画创作者成长起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创作环境,他们那一代人能够站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中国动画推进到怎样的一个未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