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的IP之路,能越走越宽吗?(4)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从“极点商业”观察看,
这一工业化流程在《庆余年》《赘婿》还是落地探索阶段,但在《人世间》、《心居》中,已得到核心能力和链条协作的阶段性验证。
如何系统化提升IP改编的成功率?从“极点商业”观察来看,至少包含着以下几方面重要维度。
一是拥有丰富的优质IP储备,这是IP改编生产的基础
——网络文学已成影视产业IP 策源地,20年沉淀的阅文拥有强大IP改编资源库,并且仍在不断增加,报告期内就新增约30万名作家和60万本小说,这是其他内容平台目前难以匹敌的能力。
二是做好IP价值“把关人”,筛选并改编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在影视领域,项目前景预估异常重要。
尤其影视化开发的时间周期较长,带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也客观上加大了IP筛选、理解和改编的难度。
目前,阅文在IP“把关人”上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结合数据指标和内容指标,用更多元和更灵活的方式,去精准把脉时代需求。
《人世间》就是最好案例。客观来说,《人世间》立项前原著题材厚重、还未获选茅盾文学奖、不是流量选题——用原著作者梁晓声的话来说,“十个投资者和导演,有九个半会退却。”“押注”这样的作品,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精准判断眼光。
除了IP题材筛选,对IP如何理解和改编,则直接关系着作品内容质量。
从阅文最近几年爆款看,不同作品走的是不一样的改编路线。《庆余年》改编贴合原著,《赘婿》对人物角色进行了大幅改动,《人世间》则是需要将文学性很强的小说,通过更多故事性、戏剧性,把所有心理活动、细节描述,通过影像外化出来。
无论是筛选还是改编阶段,文化产业作为创意与创新属性特别突出的领域,对于团队要求相当高,既需要对IP的深度理解,也需要对用户的敏锐洞察。而阅文近两年推出的《庆余年》《赘婿》《人世间》以及近期《天才基本法》等,有着截然不同的题材与风格特点。对于多元化内容的自如把控,已经印证了阅文对于IP筛选与开发的驾驭能力。
三是以IP生态协作与系列化开发,提升IP长线开发的运营效率。
必须认识到,IP要跑通全产业链,不是靠阅文等单一企业主体所能把控的。这需要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系统化、专业分工的产业链协作关系,形成贯穿上下游的板块协作,并实现可复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