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AKB48专题22:元神七、CP关系与群像角色几何学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即使是唱着一模一样的旋律与歌词,但是如果由不同的人来演唱,就会成为不同的商品。因此,明星、偶像和角色人物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实体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主要来自于迷群的印象,又可称之为‘印象商品(imaginary goods)’。具体而言,偶像具有其自身被赋予的价值,而即便是独立于唱片CD等内容产物时,这个价值依旧存在。”
——《偶像与日本偶像经济》
在第15期曾经提到过,AKB48的舞台表演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不整齐”
。这里的“不整齐”不仅仅指偶像与专业舞蹈艺人的水平差距,也并非成员们没有用心表演,而是从演出设置的源头上,出场的成员或者说角色,就是有意区分,参差不齐的。
传统的多人文艺演出,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舞台队伍的整体协调性。例如身高是否应该尽量统一,以保持整个队伍排面的齐整。如果不能统一,阵型安排是应该从高到矮,还是中心对称?如何让高个子不挡住矮个子,让身高相仿的人站在一起,实现最连贯一致的动作效果,这些都是会被首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而当我们把视线放到AKB48的阵容里,却很难看到类似的传统秩序。因为她们在需要安排阵型时,往往优先考虑的条件只有一个——总选举名次,或者是人气。显然,人气地位与高矮胖瘦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即使每个成员本身再卖力,先天外形条件与风格的不同也会导致她们在一起表演时,舞台上最终呈现的效果达不到精挑细选出来的欧美或韩式女团那样整齐划一。不过既然牺牲了这种整齐,就意味着有失必有得,其势必有另外一个真正值得投入的主题,那就是角色的差异化展示。
“在理解偶像市场的‘角色消费’一词之前,首先必须注意的是‘角色’一词的本意,这并不是偶像与生俱来的个性,而是依据该偶像在团体当中的表现与自然而然流露的性格,进而将其定位为某种角色形象。”
——社会心理学家斋藤环
之前所强调的,“养成系”偶像总是伴随着“学校”与“比赛”这样的模式出现。这是因为观众消费的偶像角色,其个性化的特征不能凭空演绎,而必须要放在一个合适的团队里,通过与其他成员一起学习、成长、交流、竞争、对比才能得以体现。这也正是AKB48的成员群像“不整齐”背后的原因——不同于韩国练习生模式培养出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AKB48的服务业模式提供的是千差万别的“毛坯”原石们如何被打磨成型的过程。也即关于不同模式的差异并不是实力方面的差距,而是所谓“实力”的定义。歌舞演技的水平并非偶像实力的全部,相较于其他艺人,他们最具竞争力的恰恰是一种抽象化、专业化的职业素养——角色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