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网文年代幸存的非典型作家(5)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马伯庸的显微镜和十二时辰
在豆瓣,《显微镜下的大明》评分高达8.7,是马伯庸所有作品中最受好评的。这本书和《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历史小说不同,它完全是基于古代档案进行的“非虚构写作”,人物和事件都有确切的历史原型。

马伯庸,网文年代幸存的非典型作家


马伯庸和《长安十二时辰》演员雷佳音、热依扎的合影 图源:热依扎微博
马伯庸的作品中,读者随时都能感受到作者展示“历史细节感”的强烈欲望。在《长安十二时辰》和《扶苏奔鲁》里面,主角身边都有知识渊博的“人形图书馆”——徐宾和张苍,分别在张小敬和公子扶苏“解谜”的过程中,不断提供背景资料。
这种喜欢絮叨和碎碎念的人物,也是马伯庸本人在小说中的投射。“直接交代历史背景,读起来会太生硬。我就安排这样的角色,来告诉读者世界观的设定和考据来的细节。
”马伯庸说。
到了《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就可以不必弯弯绕,直接向读者展示他的“考据成果”。南京的黄册库、徽州丝绢案、“婺源龙脉保卫战”等原本冷僻的历史细节,被他津津有味地挖了出来,然后用马伯庸式的“非虚构写作”展现给读者看,同时也充分地满足了他的“考据癖”。
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数字资料,给了马伯庸“考据癖”绝佳的支撑。“我只是喜欢去网上搜集各种资料,然后把它们用到作品里。

马伯庸告诉刺猬公社,他不认为自己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每年,他都要在中国知网等学术论文网站上“花不少钱”,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马伯庸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伯庸还喜欢四处走走,这也是他考据工作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你要走到古人去的地方,站在古人站的位置,看到古人看的风景,你才能够理解他们。”
2014年10月,马伯庸和几个朋友从成都武侯祠出发,沿着诸葛亮出师北伐的路线一路北上,最终到达了五丈原,还为此写了本书《文化不苦旅》。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