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14)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实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行动,发展音乐坊、东郊记忆等音乐产业聚集区,扩大“蓉城之秋”国际音乐季影响力,举办中国音乐金钟奖。实施“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行动,充分发挥西部国际博览城等载体作用,加快淮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建设,提升西博会、欧洽会等影响力,办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美食旅游节,举办公园城市论坛。
四、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打造城市人民宜业的示范区
围绕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宜业环境优化等行动,建设创新成都、开放成都,大力提升高端要素运筹、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国际门户枢纽等功能,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壮大优势产业、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相统一,提高宜业、宜商、宜游品质,锚定共同富裕方向建设共享成都,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十六)深化结构调整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锚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5.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围绕强链条、促创新、育生态,建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探索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光伏高端能源装备引领区,发展光伏高端能源装备产业,构建“光储用”高端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适配协调的产业集群。提升锂电产业发展势能,研发关键材料、锂电池、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做强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环节,推广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应用。全链条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电池、电机、电控设计生产协同配套,推进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等方面技术研究开发,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布局新型储能新赛道,依托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优势,发展氢源制备、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加强氢能全链条安全监管,打造中国“绿氢之都”;探索多元储能新技术路线,积极推进电源、电网、用户侧配套建设储能建设。
36.调整优化交通结构。聚焦以人为本、规划控源、制度激励、智慧赋能,着力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格局,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公共交通工具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新能源化、清洁化,优先推动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低碳升级,划设低碳交通示范区,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分担率达60%以上、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基础设施支撑,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推动居民小区“统建统管”公用和自用充电桩,沿交通通道集约高效布局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加氢站,打造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集约化、共享化、智慧化物流节点设施,推动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港作机械、物流枢纽和园区内车辆装备电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