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却不知如何说!“文字失语”正在杀死表达欲(3)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网络时代下的困境
事实上,“文字失语者”们失语与网络时代巨量的信息冲击不无关系。智能终端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刷短视频,连续刷剧,网购,网游……每天早晨睁开眼,人们就沉浸在湍急的信息流中,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被极大地挤压。正如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所说,用户被基于个人兴趣所构建的信息流环绕,逐渐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同理,被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的人们,也正在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表达创作的能力。
不仅如此,随着社交网络普及,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语言的替代选择越来越多:网络用语、视频、图片、表情包……
2020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语料库筛取、评选出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分别是: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越来越多的人乐于用流行语进行交流,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已经形成。
必须承认,选择网络用语、表情包在交流过程中的“成本效益比”是可观的。首先,譬如“yyds”“kdl”“886”等网络用语,仅通过简单的字母、数字组合,就可以高效率地表达意思。这是由于许多网络用语、表情包通过社交网络流传广泛,逐渐变成活跃于社交网络的部分群体所熟知的一套体系。因此,当表达者说出一流行语时,很容易使自己的意思被他人理解,这就让表达——理解的成本降低而效益增加。可以说,当人们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时,网络用语就像方便食品一样,随取随用且立竿见影。
网络用语表达还会带来很好的“社交效果”,即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事实上,在不同类型领域和群体中,会流行不同的网络用语。在一些细化小众的群体中,网络用语对于外行人来说更显深奥,例如以动漫为主题的虚拟社区里,“LOLI”(动画漫画中可爱的小女生形象)是一个常见用语,但是对于不懂动漫的人来说理解便非常困难。某种程度上,这造成了网络用语的区域性,即当你说出某一特定的网络用语时会被该群体更好地接纳,在群体中的归属依赖感得以加强。正因如此,每当诸如“奥里给”“真香”“雨女无瓜”等“一票”的网络用语以及一些表情包走红后,总会有许多人愿意理解、学习其内涵,并快速地、高频率地使用。
尽管如此,尤其应注意,网络用语和表情包的区域性,也意味着部分群体并不能了解其含义。即使在社交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不了解最新网络用语、表情包的也大有人在,这就导致在与长辈交流、正式场合以及书写严肃文体的时候,网络用语可能失效。中山大学黄晓斌教授在其论文《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中指出了网络用语的不适用情境:信息接收方, 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形色色网络用语的含义, 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 结果导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