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验丨存在的美好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元好问故里行记
陈巨锁
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
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
读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这首诗,便引起了我对读书山的游兴。一个夏雨初晴的早晨,登“晋北锁钥”的忻县城楼,望西南诸峰,山峦挺秀,林壑优美,更见云排浪涌,奇景幻化,这就是名闻三晋的系舟山。传说大禹治水时,曾系舟于此,故有其名。山麓有福田寺,青松翠柏间,殿宇掩映,山溪叮咚,境极清幽,正是“苍岩云霁梵宫出,翠麓泉通瀑布悬”。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曾隐居其间,以诗酒自适。只因赵秉文写了前面那首诗,系舟山从此又名读书山。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公元1190年生于太原容县(今山西忻州)。好问出生七个月,因叔父元格无子,便过继其门。这个世宦子弟,从小蒙受文化熏染,常随父读书于福田寺,7岁时便会作诗,太原王汤臣称其为神童。14岁跟随身为陵川令的叔父到上党从郝天挺学,淹贯经传百家,6年业成。随后下太行,渡黄河,作《箕山》《琴台》等诗,为赵秉文激赏,以为近代无此佳作,便以书而招,目为才子,于是名震京师。兴定五年(1221年)登进士第,历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以著作自任,其所作《壬辰杂编》,为一代鸿笔;所作诗篇,就我们今天仅能看到的尚有1000余首,仍是震古烁今,洋洋大观。
▲ 山西忻州遗山园
漫步于福田寺中,清风徐来,白云偎依,使我思绪纷纭,不能自已。元好问的雄词壮句一时涌向心头——“剑歌夜半激悲壮”“沧海横流要此身”“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幽并之气,千古不绝,慷慨激昂,雄风万里。
短暂的金代,战争频繁,先是金源进攻赵宋,后是蒙古攻灭金源,又加上连年干旱,粮食极度紧张,各族人民生活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关心民瘼的诗人元遗山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奔走四方,所见颇多,感情激越,皆成诗作。因而在他的诗篇中,流露着强烈的反对战争、反对压迫的情绪以及同情人民疾苦的情感。“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这不是那些战争以及战后景况的真实写照吗?“一旱近两月,河洛东连淮。骄阳佐大火,南风卷黄埃。草树青欲干,四望令人哀。”久旱得雨,他便为农事高兴:“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车闹晓晴。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这对于一个世宦的知识分子来说,是多么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