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啥不过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不能庆祝,可别过反了(4)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农历四月五日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天祭祖和扫墓固坟的祭祀节日。自汉相沿承袭,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夏节等。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有些地区则纪念伍子胥)。
七夕节:七月七日。旧时民间的一个很热闹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结伴聚众拜牛郎织女星乞巧(在庭院设瓜果向织女星乞求刺绣织布智巧)和求姻缘。唐朝林杰有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因此,也被民间视为具有浪漫神话色彩的中国式“情人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等活动。反映了追怀先人、敬祖尽孝、感恩大自然的一种孝亲文化传统和美德。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三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八月节,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佳节。“庄稼成熟曰秋”,其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庆丰收,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