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的儿童剧去哪儿了?(5)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在英达看来,相较成年人式“说教”,价值观输出应更多融入孩子们的“互动”之中,“小孩的故事绝不是把大人的思维缩小成简单的、幼稚的。我们希望小孩是自己的观众,他们的故事要有自己的特点。”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一季播出后,曾有观众认为该剧不应还原动画片中大头所住的二层洋楼,太像“隐形富豪”了,理应改成一层平房或者普通小区。但英达认为,大人不应该用成人的复杂眼光给小孩的世界划分“阶级”。“原本他们是住小区还是别墅,我们并不深究。我们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把大人攀富、仇富的心态糅到小孩的作品中。孩子们非常单纯,这就是他们理想中的世界而已。”
成人角色不能说教也不能“降智”
儿童剧应适当脱离成人世界,但儿童的成长也离不开家长、老师等成人角色的陪伴。这种亲密又疏离的人物关系,让儿童剧中的成人角色需要非常规的塑造方式。
赵聪是85后,从小接受“权威教育”,但他的女儿是10后,当下的老师们似乎更注重通过相对平等的、朋友式的教育方式与孩子们交流。“所以儿童剧中成人也不应再去说教孩子了,不要再‘让他们怎么做’,而是通过与孩子之间相对平等的交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米小圈上学记》强化了原著里的“肌肉老师”(剧中名为刘老师)——他是米小圈学校的体育老师,也是米小圈的“好兄弟”。剧中米小圈总是因为迟到错过升国旗,结果有一天他终于准时了,但升旗前刘老师和他一起练习什么样的动作升旗最帅,由于两个人太投入,米小圈再次错过了升旗。事后,刘老师偷偷向其他老师求情,再给米小圈一个机会……在赵聪看来,正是因为刘老师将米小圈当作平等对待的好朋友,所以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弥补和改正。这样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小朋友起了榜样作用。
如今,绝大多数儿童会天然更关注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同样的,成人也更容易由家长角色实现对自我的观照与反思。儿童剧《家有儿女》就塑造了一位标准“虎妈”刘梅和更愿意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猫爸”夏东海。两人在面对重组家庭、孩子早恋、挫折教育,甚至“抄作业”这种小事时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就曾让不少家长自然代入其中,并思考何种方式是生活中的更优解。《米小圈上学记》则选择将米爸塑造为“成年的米小圈”——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像孩子一样,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米妈虽然相对是严厉的成人角色,但她也会极大尊重孩子的喜好,不会强制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