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清潩河史话(5)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笔者三十多年前从五里宋村北路过时,在广袤的田野中还能清晰看出潩水故道的存在。
还要一提的是宋朝初年的“引潩济闵”工程。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命陈承昭率丁夫数千,开渠引潩水分流入闵水,以广水源。闵水的开凿增加了北宋重要的航运河道——蔡河的水源,许州、汝州的物资由此而直接输往京师,而且大大减少了潩水下游如许昌等地的水患,可谓一举两得。
四、清潩河上的和尚桥
清潩河上有座不起眼的桥,却名闻名遐迩,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和尚桥!
传说唐朝时,清潩河岸边寺院里的一个和尚看到河上缺桥断路,行人来往不便,便发誓云游各地化缘积钱建桥。在乡绅、群众们的赞助和支持下,和尚终于建成一便桥。在人们敲锣打鼓,庆功贺喜,并请县官踩桥(类似剪彩)时,那个和尚却不留名,在桥头望着来来往往热闹的人群,满面笑容,颔首致意后便悄然离去。当地人为彰扬和尚这种精神便将此桥命为和尚桥。后几经风雨,不知在何年发洪水将和尚桥冲垮。
和尚桥究竟什么样,无人知晓,无文字考证,民国十九年《长葛县志》粗略提到,明嘉靖43年知县蔡绍先创建,桥的命名是根据当地有和尚募化修桥的传说而命名为济众桥。后来桥毁,到万历十年,乡民李惟臣、谢科募资重修于上流仍名曰济众桥。济众桥长15.2丈,宽2.4丈,两旁石栏石榫俱用铁扣,有碑记。从万历八年到十年,整整修了三年,在当时可谓大型工程了。80年后,也就是顺治18年加以维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秋,—场大水将此桥冲得仅余孔半,后人复筑石桥于其东,不久又被大水冲得无影无踪。那仅余孔半的明代济众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残存着,1953年长葛修飞机场泄水道时才被扒掉。
后来被当作遗址保存下来的桥叫水平桥,建于1937年,长50米,宽5米,高不足3米,青石作墩,红石铺面。由于桥面略高于水面,每逢河水上涨,水从桥面自然流过,加之修得比较坚固,为两岸的交通发挥了不小作用。大桥旁现存的九通石碑记载了这座桥的修建过程:第一通是“架修和尚桥碑文“写了修桥的意义;第二通至第七通是两千多名捐资者的姓名和字号及献出劳力的村庄;第八通是收入和支出的账目;第九通是“经手肥己,天诛地灭”八个大字,落款为承办人自铭。
解放战争期间,水平桥被大水冲得桥面倾斜,隔断了车辆通行。解放军南下,采纳了当地群众建议,用几根铁轨当撬杠,200多人用大绳拉。哨音起伏,大伙一起用力,硬把桥面又拉正了,保证了大军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