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往事——一个过来人曾经在大学里的思考和故事(上)(7)
2023-07-08 来源:旧番剧
我们往往会做许多梦,美梦、噩梦,令人欣喜的梦又或是让人忧伤的梦。有时候,我们也会尝试着去解释我们所做的梦。关于解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在现有的著作中弗洛依德的梦的解析加上中国的一句古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可以很好的解释梦。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也给过我很大的启示。它在某种程度上阐述着这样的一个观点:一个人的过去尤其是小的时候所经历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未来。
买了一套周恩来传,四册。很官方的写作手法,看了两册后终于没能坚持看完。后来通过种种渠道得到一本民间版的周恩来传,描写的高人一等,刻画的入木三分。看完之后,唏嘘不已,在我心目中,开国领袖纷纷走下神坛,成为常人。我开始明白,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哪些东西是我可以相信的,哪些东西是自己不能够相信的。辨别是非的时候,再也不能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慢慢的适应了,论人不以善恶,以利弊。我很崇拜的三位伟人:张学良、周恩来、邓小平。
我喜欢法学也喜欢心理学,而我觉得犯罪心理学是这二者的结合,因此我十分的喜欢犯罪心理学。我参照犯罪心理学详细的研究过马加爵、药家鑫以及复旦大学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林森浩等这些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发现一直过于内向的男人如同过于爱幻想的女人一样的可怕。人不能让自己太压抑,太压抑的结果有两个:一、终于有一天亲手把自己毁了;二、终于有一天,亲手把别人毁了,然后自己跟着就毁了。青少年犯罪,尤其是青少年有预谋的犯罪绝大部分与他们家庭、他们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至于飘,很欣赏女主人公最后的那句话:Tomorrow is anther day。而博弈论对我的影响是三言两语无法言说的。
【储爱巢理论】
大二的时候在一本不知名的书上看到了这个理论,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形象的比喻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类似罐子的容器,这里把它叫作储爱巢。在一个人小的时候,如果可以接受到足够多的持续的、安全的、不参杂、高质量的爱并且装满了这个储爱巢,那么这个人往往会健康的发展,富有安全感,懂得如何爱与被爱。相反,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储爱巢没有被装满甚至枯竭了,那么这个人就会缺乏安全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极力的找寻爱,但由于本身的不安全感又衍生出严重的不信任感和自卑感,所以很难找到自己所想象中的爱,而且由于小时候没有充分的感受过爱,他们也不能很好的体会到爱与被爱,往往就这样在不断的怀疑中不断的寻找,恶性循环。当然,书中没有描述的这么深刻和科学,这是我对它在吸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我很喜欢这个理论,我觉得它可以被写进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