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毛主席来到寺庙,和尚为他留下两个预言,成为主席心中的痛(4)
2023-07-14 来源:旧番剧
毛主席
毛主席认为想要读懂这本书,就必须要走出学校这个“大牢笼”,亲自到社会上调查研究,体验民情。毛主席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他也是这样做的。
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就曾和好友进行游学,其中对毛主席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要数1917年暑假和好友萧子升的游学了。
所谓游学,本就是旧社会一些读书的人用来寻师求友的一种方式,但是也有一些落魄文化人利用游学的名义给人家写字作对联为生,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乞讨。
毛主席和萧子升这次求学就是效仿古人,不花一文钱,靠着乞讨的方式解决吃和住的问题,但他们又有本质上的不同。那些落魄的文人可能是依靠乞讨为生,而毛主席和萧子升则是从社会底层来看待这个社会,看待人情世态,从而了解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毛主席和萧子升穿着草鞋,背着包袱,历时一个月,走了九百多里的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等5个县的广大农村和一些城镇。除此之外他们还走访了不少学士名流、农民、小商人、和尚等社会各界人士,从中也了解了不少民情、乡情等方面的知识。
何叔衡
在游历宁乡的途中,毛主席和萧子升还来到好友何叔衡的家中。由于毛主席的日记本中记有何叔衡家中的地址,于是他们决定前去拜访。他们一路走走停停,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赶到何叔衡的家中。
几人一番寒暄后,何叔衡问他们:“你们这是从哪里来的啊?”毛主席说:“我们是从长沙一路走过来的,是来拜访你的!我们现在在进行一项尝试,尝试分文不带地旅游,我们这样看上去真像是叫花子!”
何叔衡感叹道:“你们真是奇怪,你们做的事情也是非常奇怪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何叔衡的父亲带着毛主席和萧子升参观了自己的农庄。午饭结束后毛主席等人提出要继续赶路,不过在何叔衡父亲的热情招待下,他们又住了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