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大第一学生寄宿舍,原来在这儿!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3)

2023-07-21 来源:旧番剧
到1907年,新斋舍亦名“西院”,还没有“西斋”之名,而且用途也未见变化。

西斋及第一寄宿舍的得名


民国元年(1912)五月,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旋又冠以“国立”两字。1913年夏,北大法科、预科搬出,迁往北河沿大街已停办的京师译学馆旧址(今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租用北侧八旗先贤祠作为学生寄宿舍。
1918年4月编印的《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在“沿革一览”中详细列出了法科与预科迁出前马神庙校区状况。在1913年之前,东路有“寒来字”(以《千字文》命名)宿舍五十间,应指前文提到的“新班寝室”;“暑往字”宿舍楼房上下二座共八十八间,即前面提到的“南北楼”。
西路有预科学生宿舍六十八间。府内、府外两个西院(《纪念册》中记作“又西偏”)则详细列出了建筑的全貌:
预科讲堂十一座七十五间,预科教员休息室三间,预科学生阅报室三间,小膳堂三间,预科存储讲义室七间,预科学生自习室五十七间,预科学生宿舍三十八间,钟亭一座,存储物件室二间,茶炉十二间,校役住室三间,厨房四间,西小院五间,厕所一间。
整个“又西偏”,学生宿舍不过区区三十八间,远不及西路六十八间,更不及东路的“寒来”“暑往”两字号宿舍。可见在1913年,西斋之名仍未出现,但其范围涵盖了府内、府外新旧两个西院。
不过,在1913年法科和预科迁出后,公主府西路的预科学生宿舍腾出,改作教职员宿舍及教学、办公用房。同时,府外西院的一部分预科讲堂、自习室改成学生宿舍,“斋”的属性得到提升。
1916年,东路的“暑往字”宿舍被拆除,原址兴建北大工科大楼(后称生物馆楼)。一系列调整过程中,西院的建筑最终演变为“西斋”。同期,东路的“寒来字”宿舍被赋予新称谓:“北斋”。也就在这一时期,以方位命名的“四斋”就此形成。
此前,宣统元年(1909),大学堂在汉花园(今五四大街)校区西南角新建学生宿舍一所,称“东斋”(民国时期,其东侧建成著名的北大红楼);差不多同一年,又购得西老胡同17号院(旧门牌)房十间,用作教习宿舍,称北大“南斋”。
不过,“四斋”并存的局面十分短暂。1917年1月北斋失火焚毁,重建后改作储藏室,致使今已闻者寥寥。后来宿舍又用数字命名,出现了“六斋”并存的局面。创刊仅一周的《北京大学日刊》从1917年11月22日起,连续三日刊载北大一至六斋学生为京畿水灾捐款的清册。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