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佛系的李诞,从来没离开过名利场(7)
2023-09-11 来源:旧番剧
李诞的高明之处或许在于平衡之术。钱要赚,真话要说,但要包装起来、换个形式——嘻嘻哈哈说出来,以大众喜欢的不得罪人的方式。
他最初的灵感或许来源于小时候的偶像吴宗宪。
这位台湾艺人擅长用幽默化解一切。李诞印象很深刻,“上节目的女明星,他假装非礼人家,那种东西抛开镜头、抛开舞台都是性骚扰,但在镜头前就没事,我觉得太厉害了。”
他一度模仿吴宗宪,比如小学时就在课堂上接老师的话茬,常常逗得全班哈哈大笑。成名后,他也曾经表示自己没什么抱负,不想成为综艺之王,成为站在吴宗宪身旁接话茬的副咖就可以。
他的现实显然比理想更美好,至少在当下如此。
享受着能付得起代价的自由,赚着高于写作不止一百倍的收入,挂着艺人的名结交更多好友,李诞满足于此。
至于过去那个较真、不忿、认为“穷更好”的自己,李诞在一次回忆时用了两个字形容:矫情。
然而,自觉承认懦弱和庸俗,形成一套自洽的生活体系,看似真实,实则不堪一击。
有表演,就会有穿帮。
李诞偶尔会表露出矛盾的那一面。在《十三邀》与许知远对谈时,他会先间接承认自己已经被社会俘获,失去了反抗性,又会在后面的采访中脱口而出,“谁能把我规训了?”
类似的潜在矛盾充斥着他的内心。
他嘴上说着反感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行动上却仍然认可那些奔着理想主义坚定行动下去的人,比如好友蒋方舟和前上司柳桂芝。
李诞克服矛盾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让自己强行背负起责任,即便违背本意也在所不惜。
他喜欢喝酒,三块钱的啤酒就能满足,但他偏要喝贵酒,多赚钱,以逼迫自己对家人、对未来负责。
他不热爱脱口秀,但经常帮热爱的后辈改段子,这是他的价值支撑。观众、家人、同事构筑了推动他前行的动力,尽管这种前行是被动的。
二是,借佛家的“中道”理顺自己,消解一切对立和矛盾。
这样真的奏效吗?暂时来看,是的。但长远看来,未必。
《吐槽大会》第三季已经失去了最初脱口秀的犀利吐槽和搞笑包袱,倒更像是一众明星的公关平台,以往的“黑白博弈”变成了嘉宾“否认黑、只认白”。
这似乎是一次消解矛盾、过度妥协的创作失败。
更糟糕的是,以往为李诞赢来收益的那条自缚边界正在失效。被动和懦弱于创作而言是有所伤害的,稍有松懈,便会加快创作者被观众和时代抛弃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