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的B站主播“墨茶”:阳光下没被照到的角落?(8)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木苦依五木(笔名柳彝)写道:父亲去世以后,“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最终,妈妈被接回家,在她给妈妈做饭的时候死去。“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由于事件反响强烈,凉山州宣传部门专门做了情况说明,证明了作文的真实性。小女孩和两个弟弟现由奶奶抚养,还有 16 岁的大姐与 15 岁的哥哥在外打工。2014 年起,政府把木苦依五木家的 5 个孤儿都纳入了孤儿专项基金保护中,对每个孤儿每个月都会发放 678 元的补助,加起来共有 3390 元,都由他们的奶奶来代领。[12]
发现这篇作文的人对媒体表示,“在大凉山,像柳彝那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缺乏的是关爱而不是金钱。”
时光快速走到 2020 年,这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为了大凉山的每一位村民,每一个孩子,这里都有什么变化发生?
包含四川凉山州在内的“三区三州”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被形容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凉山本身更被用上了各种形容词,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凉山虽有适宜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但很多民众此前散落在高寒山区,道路不畅,住房简陋破败、人畜混居。更让人担忧的是凉山民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这阻碍了他们就地创业、外出务工的脚步,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更引发毒品、治安案件等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一点都不能怪大凉山人。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凉山,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地区”。乃至连彝族的族名,都是从蛮夷的“夷”在新社会改为了“彝”字,本意是“鼎”,拆解开看,房子里有米有丝、有吃有穿,寄托着对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13]
在现代都市里,一些传统落后的思想还偶尔会产生代沟碰撞,更不用说从“奴隶社会”流传下来的陈规陋习,跟优秀的民族文明相互交织,难解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