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下)(36)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有一次,某物流中心报警称,有包裹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汽油味,怀疑是爆炸物。张保国迅速赶到现场,发现这个疑似爆炸物超出X光透视仪测量范围,只能通过拆解纸箱,才能固定证据。这意味着需要面临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他二话不说,立即开始操作。重达40公斤的排爆服密不透风,加上精神高度集中,让他汗流浃背、几近窒息。当最终安全拆除爆炸装置后,他还没来得及脱下排爆服就虚脱瘫倒在地。
2005年3月2日,在销毁废弃弹药时,一个老旧发烟罐泄漏突然爆炸,张保国全身有8%的面积被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七级伤残。但伤残的痛苦没有消磨他的坚强斗志。出院后第三天,他就缠着绷带,站在爆炸可疑物处置现场。2018年上合峰会期间,他连续96天盯靠在安保一线,24小时值班备勤,带队完成场地防爆安检任务70余场次,确保39处场馆驻地近600万平方米任务区域绝对安全。张保国还精于钻研,全面革新排爆机械手,自主研发车底安检系统等。
张保国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
431 张信威
张信威,男,汉族,1938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信威在近60年的工作生涯中,根据国家需要,不断转换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埋首于核武器、高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等不同领域的每一项研究,哪里需要去哪里,干一项精一项,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1960年,张信威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单位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他靠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脱颖而出,不久便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在担任科研组长时,他经常24小时倒班连轴转。在大量的理论模拟基础之上,张信威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核武器小型化理论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被确定为核试验的工作模型,奠定我国核武器小型化物理原理研究和结构设计的基石。
1986年,根据组织安排,张信威转向高技术研究,从事国家高技术某主题总体研究和论证。他的研究对象从地面延伸到太空,一系列新知识需要学习和补充。为了更快更好地学习,张信威总带着一大包资料,方便随时随地翻看。通过不懈努力,张信威率先在全球该研究领域提出“瑞利信标”概念,并且对信标的建立做了大量重要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