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院听讲座|王蒙:《红楼梦》中的几个文学案例(14)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提问:王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你是在什么年龄段接触的《红楼梦》?还有一个,以我对您大作的有限的阅读,我似乎没有看到《红楼梦》对您的作品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这个里面是不是有别的原因?谢谢。
王蒙:这个是这样的,我小的时候接触过,没有什么印象,后来认真看大概是十五六岁,比较认真地看过,而且看过不止一次,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对青年时期的描写,里边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很多事感到不自在起来,我觉得实际上对青春期的这些人的心理描写,他写得非常真实,非常好。
我的作品里头受《红楼梦》的影响其实也挺多,但是我不可能,因为我写的题材这个内容这个时代不可能跟《红楼梦》靠得很近,但是包括在《青春万岁》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里面,写到年轻人的某些情感和对世界的反映,一直到后来的像《风筝飘带》等里面,都可以说它和我喜爱《红楼梦》阅读《红楼梦》是有关系的。至于《红楼梦》里所给人的沧桑感,给人对历史上的这种起伏,刚才说的这个盛衰存亡盈亏,这种感叹,更是贯穿在我的许多许多作品之中。
提问:王蒙老师您好,我想问的问题就是写作者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能够自己解决自己不断出现的写作上的还有思想上的一些问题,谢谢。
王蒙:每一个写作者和另一个写作者这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世界上有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写作者,他们的知识面非常丰富,比如说当代的王小波,他本身是学科学的,所以他的一些议论文字,你就觉得这个人头脑比较清晰比较明白事理。但是也有另外的写作者,比如说50年代曾经有一个很优秀的青年女作家叫刘真,刘真她是小八路出身,她说她一直到十五六岁,她一直剃的光头,她一直以男孩子的身份给八路军送信,或者是传递消息,因为她更像一个小孩,她的文化教育的底子比较薄,她写得据说是歪歪扭扭、错字连篇,但是她有些真情实感又是别人写不出来的。所以我不能够回答说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当然你知识越多越好,我不是希望你知识少,知识越多越好,生活的面越宽越好,眼界越多越好,这样肚子里面有货,你脑子里面才有东西,你写嘛像嘛,写什么都能表现出来,写城市人你会像城市人,你写农村人会像农村人,你写洋人会像洋人,所以扩充我们的见闻,扩充我们的视野,扩充我们的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提问:尊敬的王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的精彩讲授,我想问一个问题,每一个时代的作家或多或少会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比如说80年代的激情飞扬,作为当下这个时代,您认为这个时代的作家最应该被打上的烙印或者说特征,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