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日本电影:热门只是特例,平淡才是实态(3)
2023-12-21 来源:旧番剧
7 《哆啦A梦剧场版~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 44.3亿
8 《爱乐之城》 43亿
9 《速度与激情8》 40亿
10 《银魂》 38亿
如果只看这些商业成功的案例(姑且把二三十亿日元算作“成功”),确实会留下电影界“毫无原创、吃老本”的印象。拍电影需要数额庞大的投资,制片方倾向于选择可以确保固定粉丝群体的原作进行改编,是可以理解之举;但如果院线仅服务于读过小说、漫画,看过动画、偶像演唱会,需要进行衍生消费的人群,那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电影的“沉沦”了。
榜单上的电影,或许与中国观众对“日本电影”的印象有所出入。随着日本电影节、日本电影周、中日建交相关文化活动的频繁举办,加之中国媒体、影评人对日本电影的持续关注,中国观众对日本电影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多,并且主要集中于文艺电影(“日式温情小清新”成为都市白领的刚需)、热门电视剧的衍生电影(在互联网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日剧粉丝群体)、拥有稳定受众的个性化二次元电影(比起《名侦探柯南》剧场版,他们愿意讨论今敏或汤浅政明)。
中国人对是枝裕和、岩井俊二的热情,甚至超越了他们在本土所受的关注;《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勉强挤进了日本国内年度票房前100(94位),票房3.8亿(2200万人民币);《昼颜》电影版在上海电影节一票难求,但《电影旬报》影评人坦言自己根本没听说过这部电视剧。
有明星,不卖座(木村拓哉主演《无限的住人》成绩惨败);原作畅销,也不卖座(《解忧杂货店》反响平平)。畅销作家被过度消费(去年Netflix刚拍了又吉直树的《火花》,今年又拍了电影版;2018年还有两部东野圭吾——《祈祷落幕时》、《拉普拉斯的魔女》等着上映);金字招牌也无法保证系列片的成功(全东京大街小巷的动画版《哥斯拉:怪兽行星》的宣传攻势也没能令它续写真人版《新哥斯拉》的辉煌);千篇一律的校园电影看得人审美疲劳(不是校园社团活动,就是爱上高中老师)。
评论家讽刺观众品味太低、导演眼光太窄;导演们抱怨没人投资,制片方限制太多,发挥空间太小;观众呢,不管你怎么忽悠,他们是越来越不愿意走进影院了。
和中国人对日本电影界“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的想象不同,日本影人一边羡慕着韩国影人题材呼风唤雨的号召力——韩国票房榜上的首位作品动员了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一边羡慕着中国影人的国际化,和难以望其项背的制作经费和捞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