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季解说词全文第十集革命(12)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1911年10月,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把在外流亡了16年的孙中山召上了回国的旅程。他很久没有这样振奋过了,身体似乎有一股热血在奔涌。
报纸上刊登的是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这给了日薄西山的清王朝沉重一击,南方各省已纷纷宣布独立。
在配合革命形势做完一轮外交宣传后,孙中山决定响应国内的呼声,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他无法不为之激动。
流亡,对一个有才智的人来说,是聚集内心力量的一种鞭策。过去十几年里,他屡战屡败,却始终“一往无前,愈挫越奋,再接再厉”。
就在半年前,他组织了又一次广州起义,那一仗打得无比激烈。“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起义再次失败,但黄花岗七十二志士的勇敢英烈,极大地激励了全国的革命者。半年后,他等来了期待已久的胜利。
这是孙中山被清政府列为通缉要犯后,第一次公开回到国内。有记者问他,此次回国给中国革命带了多少钱,多少物资?他回答说:“予不名一文也,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
众望所归,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他在创建同盟会时期就提出的国号。即将上任的孙中山感慨、兴奋,也忐忑不安。
他把一切都献给了革命,妻儿一直跟着他逃亡,长期不遗余力支持他的兄长破产了,母亲也在一年前去世,靠当地华侨资助才勉强办理完丧事。
现在,革命终于成功了。旧世界正在急速坍塌,他要在废墟之上建设一个新国家,而这个新国家已经破晓了。这一年是辛亥年,孙中山45岁,正当盛年。
1912年1月1日晚8时左右,一场简单的总统就职典礼在南京举行。
由于当时的摄影记者没有镁光设备,无法在夜间拍摄,以至于未能留下典礼的影像,但并不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时刻之一。
新政府采用民主共和制,取代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
这是当天上午孙中山从上海乘坐火车前往南京时拍的一张合影,也是他当天留下的唯一图像。
新生的中华民国政局变幻莫测,孙中山在总统的位置上仅仅待了45天,便让给了袁世凯。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同一天,身在南京的孙中山带着儿子孙科等人,前往紫金山狩猎。
让出总统职位,出于诸多考虑。辛亥革命后,国内形势错综复杂,革命民主派的力量仍处于弱势,临时政府面临财政危机,军费严重不足,各派势力之间的较量推动着情势的不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