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纳粹物理学:当科学遇到意识形态与偏见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反犹太主义日益盛行并随后兴起纳粹主义的德国,爱因斯坦的物理学遭到反对,并由于种族问题受到攻击。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精心策划了那场攻击,他们宣称科学思想中表现刻板的种族特征。他们的行为表明了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到科学的。如今回顾这段故事仍具有启发和警示意义。
撰文丨Philip Ball
翻译丨打伞的鱼
爱因斯坦曾说,正是德国社会向他揭示了自己的犹太身份。1929年,他写道:“非犹太而不是犹太使我有了这个发现”(引自 Folsing,1998, p. 488)。
在1933年4月初抵制犹太商业后不久,希特勒全面掌权,德国学生联合会(the German Students Association)受到鼓舞,宣布清洗文化作品中的“非德国精神”。结果, 5月10日,他们声势浩大地焚毁了无以计数被犹太裔知识分子“玷污”的图书,包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卡尔·马克思(Karl Max)、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沃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作品。
一个科学理论怎么会蒙受基于种族的伪道德评判?科学理论不就是简单的对错吗?毫无疑问,多数焚书者在下手前都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爱因斯坦是一名杰出的犹太人,这一点就足以令其作品付之一炬。
但是,爱因斯坦的科学就是由于种族问题受到攻击的。那场攻击是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精心编排的,他们断言科学思想中表明了刻板的种族特征。他们的行为表明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并扭曲科学的——而且这种情况会发生在科学的形态和专业知识的所有层级当中。这种看法不足为奇,在这样一个年代里,从流行病学与疾病研究(诸如吸烟与癌症的联系、艾滋病毒与艾滋病的联系)到气候变化,不同领域科学的组织与呈现都受到个人、专业和政治偏见的影响。然而,也正是出自这个缘由,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时常遭遇的敌意具有启发和警示意义。
攻击相对论
在德国物理学界,爱因斯坦的劲敌是菲利普·莱纳德(Philipp Lenard)和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莱纳德因对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奖。阴极射线是受热金属散发的“辐射”。莱纳德最初认为这些射线是以太当中的波动——就像当时所定义的光波那样。但是,1897年,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J.J. 汤姆孙证实阴极射线带有负电荷,能够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因此,他得到结论,它们实际为粒子束,后来被称为电子。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