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都开张了,中国科幻继续袖手旁观吗?(9)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月球殖民地小说》(图/网络)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幻也曾出现过一波小高潮。影视方面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黄建新的科幻电影《错位》,至今豆瓣评分8.1,被影迷评价为领先时代三十年的作品。主人公赵书信是一名人工智能工程师,同时还是一位局长。为了避免无尽的文件会议和各种应酬,做了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代替自己去应付不想参与的各种活动。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是的,“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赵书信要处理的,是一个如今专业科研人员还普遍面临的,如何应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应酬的烦恼。
▲电影《错位》剧照(图/豆瓣)
这个机器人完美地代替赵书信完成了应付各种会议应酬的任务,意外的是同时它除了热衷开会之外,爱上了抽烟喝酒泡妞等各种人五人六吹牛装酷的人类恶习,个性意识觉醒的机器人最后被赵书信启动了自毁程序。
科幻作家王晋康说,国内的科幻文学曾经非常艰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的《科幻世界》杂志社长杨潇没钱买机票,为了国际科幻年会的举办权,坐了一星期的火车赶往荷兰,腿都坐肿了,被参会的国外作家们看成“很科幻的事”。很长时间内,刘慈欣写科幻在单位里是保密的,有人问起“写科幻的刘慈欣”,他就搪塞那是同名之人。《三体》走红之后,中国科幻受到了关注,状态才有所改变。
从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到电影《流浪地球》登顶国内票房,中国科幻似乎走到了一个荒芜和繁荣的交界点。有人在知乎上问,刘慈欣红利之后,怎么办?还有电影业内人士点评《流浪地球》热度过后的中国科幻电影,不是中国科幻不行,是中国电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