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游戏、工作狂伦理与性别壁垒:“坏血”为何必然流入硅谷?(9)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这种文化氛围影响着在其中工作的每一位女性。软件工程师贝萨耶·布朗特在运营网络虚拟世界“第二人生”的公司担任高级职位,2007年她面试了一位前来求职的男性。当天她穿着一件“第二人生”T恤,并搭配一件“第二人生”帽衫——创业公司完整两件套,与公司程序员没有区别,那位男性求职者却连正眼都没瞧她一下。面试时她每次提出专业问题,都被他轻率无礼地打发了。布朗特听另一位女性高管、公司副总裁说,这位求职者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她。转机出现在一位初来乍到的男员工出现之后。布朗特的本意是派这位男员工把吊儿郎当的求职者打发掉,没想到他在看到一位男性进来后,非常高兴地说:“终于有内行出现了!”
布朗特一笑置之,这件无足轻重的小事甚至都无法出现在她从业以来遭遇的性别歧视排行榜上。一路走来她经历过严重得多的情况,包括男同事的冷眼、轻慢甚至性骚扰。在一个充斥着男性并且讲究兄弟情义哥们义气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女性的能力被极大地低估了,更为糟糕的是,她们往往被视为男性的消遣和玩物。苏珊·吴,一位同在互联网行业打拼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表示,自己曾“无数次遇到在会议(或社交活动、商务午餐、头脑风暴会议、推介会议)中把男人的手从我的大腿(或后背、肩膀、头发、手臂)上挪开而不表现出挑衅(或是刻薄、拒绝、苛刻、攻击性)”。渐渐地,吴发现,在这片充满宏伟想法和更宏伟的投资方案的热土上,巧妙拒绝男性的侵犯而不伤害其自尊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我打赌我们行业中所有最成功的女性都拥有”。
这样一种现实环境为女性在科技行业站稳脚跟制造了重重困难。Liza Mundy在其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的文章《硅谷的女性困境》中指出,如今美国计算机和数学行业的女性从业者只占四分之一,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这一数字还出现了小幅下滑。不仅在从业者比例上低于男性,女性离开科技行业的比率也比男性高出两倍。研究表明,从事科技行业的女性在会议中被打断的次数远远多于男性,她们的性格会被评判,而男性则不会被如此评价。与此同时,她们从风投手中获得投资的机会也更低。
正如彭博社记者Emily Chang在其讲述硅谷性别文化的作品《极乐男权》(Brotopia)中所言,硅谷是一个人人皆可改变世界的现代乌托邦,前提是,你不是一个女性。对于女性而言,硅谷呈现出了另一幅图景,它不是点石成金之地,不是独角兽公司的梦幻乐园,不是虚拟现实的缤纷彩虹,也不是3D打印的彩色棒棒糖。相反,它是一个“极乐男权乐园”,在这里男性掌握一切话语权,制定一切规则,作为少数派的女性则需要面对充斥着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