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医学女博士的事业转型(3)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74岁的李鸿章刚刚游历过欧洲,但仍然不顾年迈,在访问纽约期间与众多新朋旧友政坛要人面叙,就两国重大议题交流甚至交锋。他还花了大半日行程,前往老友格兰特总统墓地献花致意,向公众展示了千年华夏的人文礼仪。
同时,李鸿章毫不掩饰对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的不满,期望美国新闻界发挥影响力,帮助清国侨民废除《排华法案》。最后,李鸿章决定不经美国西部,取道加拿大回国,以表达对本国同胞在美——特别在美国西部地区——遭遇群体性歧视的抗议。
抛开职业医生的身份,金韵梅从旅美华裔的视角出发,立时发现,在李鸿章不愿出现的地方,值得发表公开演讲与美国民众对话。1896年10月15日《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布告,中国传教医生金韵梅将于10月18日在加州橙县长老会教堂举办讲座,内容超出医学健康范畴,主题针对中美文化差异和旅美华人现况。
要知道,此时美国西岸待开发地区的华人劳工,正被社会舆论和行政法案广泛排斥。金韵梅敢于在风暴中心的加州挺身而出,其勇气与正义为旅美华人扳回一分。这场讲座也预告了她从此即将在美国社会启动争取华人权益的人生之旅。

回顾历史,旅美华人散沙般的生态值得反思。自1867年起,加州华人总数高达30万,但代表华人的中华总会馆却毫无现代意识,不鼓励华人参与政治活动。当时,加州第十任州长竞选如火如荼,为少数族裔争取权益的共和党候选人乔治·高翰(George C. Gorham)同情底层华工,却因华人集体蜷缩在唐人街一隅无所作为,以几千张选票之差败落。此后,华人再无政坛代言人!《排华法案》出台一路无阻。
事实上,早在金韵梅面向美国主流社会,坦陈中美文化与政治差异时,活跃在美东地区的华裔政治与人权领袖王清福(Wong Chin Foo,1847-1898)已经做了大量类似的工作。王清福幼时被传教士收养培育,21岁抵达华盛顿入学,同时兼任中国文化教职,在各类中英文媒体撰写专栏,号召华裔争取权益,反对种族歧视,以知识精英角色亮相美国社会。
王清福于1883年出版中文版《美华新报》,十年里推出《华洋新报》、《纽约华文周刊》和《纽约华人》三份刊物,为华裔搭建舆论平台和维权阵地。1892年11月18日,王清福发表重要政治文献《华裔平权集会宣言》。作为旅美华裔政治先驱,他的言行无疑成为金韵梅的学习榜样。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