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生前遗嘱:安南绝不攻打,朱棣不信,明朝打下后为何懊悔?(3)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原来,元末天下大乱,到明初基本稳定,中间有近30年的乱世。《太祖实录》记载,明初天下仅有人口5900万,居然比半壁江山的南宋都要少2000多万。
华北、西北因为长期战争人口凋敝,广阔的中原只有300万人,而西北地区更是沦为无人区,陕、甘、宁、青加起来200万人,8成人在陕西,陇上往西只有番人。
朱元璋本身也是苦出身,知道常年战争对民间的破坏,所以他压低官俸,严格限制臣下的生活水平,制止铺张浪费。
明朝还在战乱初定的地区实行减税,鼓励垦殖、生育,为了不浪费民力,朝廷的军队各分300多卫所,平时屯田,战时抽调精锐配合京营出征,粮饷自给自足。
北元、西番、西南夷平定后,明朝无仗可打。对于周围小国,朱元璋曾说:“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輙自兴兵。”
也就是只要不捣乱,明朝不主动兴兵。
到洪武末期,朱元璋在自己的《祖训录》里列出十五个“不征之国”:朝鲜、日本、安南、暹罗、大琉球、小琉球、真腊、占城、苏门答腊、爪哇、西洋、湓亨、白花、三佛齐、渤泥。
这些国家里,只有朝、日、越、泰体积稍大,后面11个要么是化外之地,要么是弹丸小国,只是知道这个国家存在,有人来朝贡。
《祖训录》:“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总结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这些国家全部和中原隔着山、海,地狭民稀,打下来也赚不到好处。哪怕得到这些人口,因文化风俗相异,也无法行使中原制度,于国无益。
这句话,概括那些东南亚岛国都没错,确实没什么价值。但朝、日、越三国不仅有土地有人口,且久沐华风。这就不是征与不征的问题,而是能否拿下并管好的问题了。
日本对明朝态度很差,杀使者,扰沿海,朱元璋将其列为“不征”,是没攻打能力——元朝两次讨伐日本,都是借高丽出兵,而且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