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继平:独爱兰花的书画家白蕉(2)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白蕉盆盎呈新图 金山区博物馆藏
白蕉有一方自刻印章“有何不可”,巧妙地透露了他的“何姓”,一语双关。至于他为什么废姓而不用,径称白蕉,坊间似有多种版本,但若以白蕉夫人金学仪的晚年追忆,说白蕉十六岁到上海求学时遇上了一位同乡女孩,一见倾心,坠入情网,但因门第不合而遭到双方父母的极力反对。后在一次痛苦分别时,女孩送了白蕉一枝白色的美人蕉花朵,从此,白蕉遂废姓而以“白蕉”为名了。
白蕉 寿康宁图 私人藏
那时的白蕉正热衷于写新诗,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他创作了一首新诗《白蕉》,并将自己的新诗作品结集,于一九二九年一月由上海励群书店出版,诗集的名字也叫《白蕉》。
近看三日 远观三天
作为“诗书画印”的全才,白蕉的天分无疑是超群的,格调也不俗。而且他学书并无明确的师承,据其自述的学书经历是:“初学王羲之书,久久徘徊于门外。后得《丧乱》《二谢》等摹本照片习之,稍得其意。又选《阁帖》上王字放大至盈尺,朝夕观摹,遂能得其神趣。”将帖本逐字放大,探求线条轨迹,揣摩笔法使转,这里所谓的“得其神趣”,其实不是靠单纯的临习,更多的是一种“悟”。白蕉常常将自己写好的字挂在墙上,近看三日,远观三天,稍有不满则撕去重来,往往十纸撕其九,又弃其一。就是这种近乎苛刻的不断自我否定,造就他不同寻常的手眼。因此,抗战时白蕉与邓散木合办了“杯水书画展”,才三十岁出头的他,锋芒初露便惊艳沪渎,后他又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一时佳评四起,王蘧常写“三十书名动海陬,钟王各欲擅千秋”的诗句,也基本确立了他作为书坛帖学继承者的中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