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读历史】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谭其骧)(2)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三晋的首都初期都在山西,赵在晋阳(今太原市晋源),韩在平阳(今临汾),魏在安邑(今夏县北)。只是到了中期以后,才先后离开山西移向河北、河南的平原地区。魏国由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赵国由晋阳一迁中牟(河南汤阴),再迁邯郸(河北邯郸市)。韩国由平阳一迁宜阳(河南宜阳),再迁阳翟(河南禹县),再迁郑(河南新郑)。
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和战国初期,山西在华北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战国中叶才稍形衰落。
到了秦汉时,山西在政治上就不太突出了。但是晋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还是比较发达的。司马迁作《史记·货殖列传》,讲到当时各地的民风习俗,认为三河是“天下之中”,“土地小狭,民人众”。
三河即河东、河南、河内三郡。河东郡就是今天山西的晋西南一带。这一地区地狭人稠,可见经济文化是比较发达的。太史公还特别讲到杨和平阳两县的人特别会做买卖。杨就是今天的洪洞县,平阳即今天的临汾。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山西境内有许多少数民族在活动,山西又显得重要起来。这种变化,渊源于东汉时代。
在上古时代,山西境内就有过许多少数民族。甲骨文里有许多“羌”,可能就在山西境内。西周时,山西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在活动。见于商周记载的燕京之戎在今晋中太原附近一带,条戎在中条山一带,余无戎在晋东南一带,西落鬼戎在晋西北。春秋时,晋中、晋南到处分布着赤狄惑咎如、东山皋落氏、潞氏、留吁、铎辰等部落,此外太行山中还有骊戎和长狄瞒,三门峡的北岸还有茅戎。西周时的晋国并不太强大,到了春秋时逐渐把山西南部、中部的戎狄并吞,才成为中原最大的强国。但雁北一带还有代、林胡、楼烦等戎狄,到战国时又为赵国所吞并。经过长期的接触兼并,戎狄羌胡逐渐同华夏融为一体,因此到了秦和西汉时,山西境内基本上都是汉族了。
东汉初年(光武帝时),又有新的兄弟民族进入山西。这时北边的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分,南匈奴投降汉朝,东汉政府就让他们入居汉朝境内。从此西河、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沿边八郡都分布着匈奴部落。八郡中雁门、定襄两郡在今山西雁北、忻县地区,代郡一部分在今山西忻县地区,一部分在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部分匈奴南向抄掠,随即定居在河东,即今晋西南一带。献帝建安中,曹操分其众为五部,使散居于“晋阳汾涧之滨”,共有三万余落。
西晋初,又有大批匈奴人从塞外搬进山西。这时山西全境共分为七、八个郡,差不多每一郡都有匈奴杂居,北部诸郡,甚至“胡多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