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之外,基金经理也是活生生的人|巴伦访谈(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他2006年回国之后发行并管理了博时的第一只平衡型基金——博时平衡,就是一个自上而下来做投资的基金。大家知道,博时是比较早在国内倡导价值投资的,但是从客户角度,以及公司发展的角度,觉得一个投资策略还不够;借鉴国际上的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熟的做法,我们还要发展别的风格的投资能力,所以博时当时根据投资风格对公司基金经理进行了分组,在基金投资部先是成立了价值组、成长组,倡导大家在各自的投资风格上做深做透,杨锐回国后又成立了混合组。价值组就是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成长组就是寻找未来成长性好的公司,以后通过公司业绩的高增长来覆盖它目前相对较高的估值,混合组就是自上而下来进行仓位选择和行业配置,对于具体的个股研究则不去下特别多的功夫。
杨锐博士是国内最早通过宏观策略来管产品的基金经理,多次获得金牛奖,也就是说他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我跟他同事多年,知道他对宏观投资这一块有很深的心得,但是其实他后来的风格却发生了转变,他现在是一个信仰“颠覆性创新”的投资者,反而不太看宏观了,或者说他对宏观的看法有了更高层面的理解。无独有偶,现在最火的女股神,凯瑟琳·伍德,当年也是在联博基金Alliance Bernstein的成长组做了很多年主题投资的基金经理,她也是从宏观分析师转的基金经理。杨锐博士开玩笑,说他2005年和凯瑟琳在联博的成长组开过三个月晨会,没有想到凯瑟琳在2014年58岁快退休了,还去创业成立了ARK。他们在宏观投资方面的认知、经历和思考,是我觉得对读者最有价值的一个内容。
另外,再举个例子,因为接受访谈同时也是一个思考与总结的过程,有些被访谈者访谈完之后,对稿件也是认真、反复地修改。有个被访谈者说:通过你的发问,我对我的很多投资决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梳理,进一步理清了我的日常投资决策背后的原因,即“我究竟相信什么”,现在我对自己的投资逻辑更加清晰、更加自洽,这样对做过的决策心里面更踏实了,睡觉也更踏实了,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巴伦周刊》:的确,《巴伦周刊》英文版对于基金经理的采访有时候也会关注背后的人,这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以前学过什么,做过什么,东部人还是西部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喜欢什么音乐和运动……
肖冰:是的, 基金经理也是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人。不光是说他分析经济、产业和公司的水平高就可以了,他的朋友圈,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兴趣爱好,他的“三观”,他对人生的下半场的规划,乃至对自己子女的学业和就业的考虑等等,对于他把基金管理,都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