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人类“不可能任务”的现在进行时(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这么一长串数字和专业术语,普通人显然很难理解,可能需要借助别人的解读才能触及重点:我们已经全面验证了未来核聚变发电的等离子体控制技术,推动其从基础研究向工程应用迈进了一大步(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
历史早已明示,凡涉及到能源走向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可控核聚变的每一个进步,都在拖着人类向着梦幻中的未来前行,一步可跨千里。

所谓“终极能源”


上世纪末,国际能源署给能源领域的2000个科学家发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人类的终极能源是什么”。最终,约20%的人写了“可再生能源”,剩下近80%的回答,都是“核聚变”。
首先来看“可再生能源”。能成为人气第二的终极能源候选人,大概和它取之不尽、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关系很大。无法更进一步,主要是因为它能源属性上的缺点:
①产能效率太低,低到远比不上化石能源。而在“终极能源”的比拼中,化石能源的产能效率是处于鄙视链中下游的。
②过于依赖自然条件(众所周知,有风才会有风能,有太阳才可以收集太阳能,有充沛的水,水电站才能运转),因此无法充当稳定的能量来源。
而核聚变,作为一种能量来源,无论从哪种角度去看,都堪称完美。如果说,世界上存在一种能源可以被称为“终极能源”,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信仰”,它也只可能是核聚变。有人甚至认为,有了它之后,人类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一种能源。
核聚变的产能方式和目前世界上产能效率最高的核电站类似,也来自于“人类可以获得的最大的能量所在”,即将物质转化成能量。至于转化的比值,爱因斯坦早在1905年便指明了:E=mc(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但两者还有微妙的区别:目前现有的核电站的能量均来源于核裂变。“聚”和“裂”,这一字之差,也是导致两者在实用效果上差异巨大的终极原因。
在原子核的尺度上,无论发生裂变还是聚变,当新原子核诞生时,都伴随质量的损失,以及巨量能量的释放。以此为基础,在核裂变的方向上,人类研究出了原子弹,在核聚变的方向上,氢弹得以诞生。

中国“人造太阳”,人类“不可能任务”的现在进行时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