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人类“不可能任务”的现在进行时(6)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1965年,苏联正式发表了T-1的第一批实验结果,这本应是个爆炸性的大事件,没想到却遭到了以西方为主导的科学界冷处理。当时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核聚变界一股脑扎进了仿星器(一种麻花状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究之中,认定所谓的托卡马克以及它可以达到的数据都是苏联的骗局,并不相信。
1968年,T-1的第二批实验结果出来了,远远好于当时世界上其它所有核聚变研究装置的实验数据。为了证明自己数据的真实性,苏联人邀请了英国科学家独立地诊断、测量参数。没想到,英国人测出来的数据比苏联人自己测出来的还高。
这开启了聚变研究的托卡马克时代,从此全世界都开始遵循这条道路前行。
上世纪90年代,美欧日先后做了三个大的托卡马克装置(美国1982年建成了TFTR、 欧洲1983年建成了JET、日本1985年建成了JT-60),都能在三五秒钟的时间内维持核聚变反应,且可重复。这意味着,科学上的可行性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不过,整体而言,不论是经济投入和科学难度,核聚变研究都是一项难度太高的项目,不是单个国家能独立承担得起的。比如日本1985年4月8日运行的JT-60,就耗资了2300亿日元,这相当于153亿人民币。注意,这可是人民币购买力还没有缩水的将近40年前的153亿。于是,在核聚变研究领域,人们开始寻求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当时美苏还在冷战中,但一致认为需要展现一下“大国风范”,双方共同想到的可以合作的项目就是磁约束聚变研究。于是1985年,两国联合欧、日,一起发起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nternational Themonuclear Experiment Reactor Project;简称“ITER计划”)

中国“人造太阳”,人类“不可能任务”的现在进行时


ITER的托卡马克装置的小型模型。图源维基百科。
不过ITER计划启动没几年,苏联自己先遭遇了“裂变”,随后退出了研究。而美国因为经济衰退,以及昔日竞争对手的缺席,以这项研究过于烧钱为由,先是缩减预算,后来干脆也直接退出。反而是一开始在ITER中没那么核心的欧日坚持了下来。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