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的存在挑战了哲学的宇宙观(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正如齐克果的读者,另一位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我们永远无法凭借游泳相关论述来了解何谓游泳。就是要跳进水里,才会知道何谓游泳。」
某个夏日夜晚,北海的岸边正吹着海风,无数的海月水母被海浪席卷到岸上,就象是一堆巨型果冻散置在沙滩上。水母的体型大小不一,大的几乎跟黑胶唱片一般大,可是几个小时后,当我再回到沙滩,它们却不见踪影了。假若真想要找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蛛丝马迹,顶多就剩下彷如小黑圈的生殖器官还留在沙滩上。
其实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毕竟海月水母全身上下的含水量超过98%。世上大概没有其他生物像水母一样,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着如此类似的组成成分。如果水母身上没有一些胶状物质,以及前面提到为了繁衍的性腺,大家可能会认为它们确实与其周围的水几乎一样。它们在海里完全适得其所,然而一旦移到空气和太阳下,就化为乌有。
水母体内的含水量如此之高,却还能自成一个封闭系统,自给自足运作,简直是个奇迹。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宇宙,因为宇宙几乎也是由空无一物所组成的,或是说经由人眼无法识别,而且机器也无法测量的物质所组成,这种物质同时有个特性,就是即使它们总量相对有限,却仍能维持宇宙的结构,不使其分崩离析——这物质就是物理学家所称的「暗物质」。
这样说来,水母的存在挑战了西方哲学的宇宙观。自古以来,西方的哲学家们总是将宇宙与人相比拟:宇宙是个大世界,活脱是一个人的放大版,相对的,人是宇宙的缩小版,宇宙的重要元素都浓缩在里头。柏拉图赞颂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提出的「宇宙之身」(Krper des Weltalls);中世纪后期的学者阿格里帕将人称之为「第二世界」;叔本华则说:「所以从这种双重考量来看,每个人都自成一世界。他对自我个体的认知,也包含了整个世界,即大宇宙」。中国南宋时期的哲学家与心学家陆九渊也有类似观点,他曾说:「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没错,在某种程度上,人类仍然被束缚在这种自我构建的思想中,当我们仰望星空,望着射手座、月亮或是某个天体时,我们沉浸在自我爱恋的感觉里,以为宇宙与我们一样。
天体物理学的教科书以及北海的沙滩,可以给我们更好的启示。如果说有哪个生物体可以作为宇宙的微观模型,那肯定就是水母。如果我们的宇宙终究有一日在很遥远的未来灭亡,然后缩小,缩回到什么都不存在的地步,或许就是因为这些宏观的水母被冲刷到宇宙的岸边,然后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