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无名》:乱世哀鸣中,无名者谱写的明朗绵延的诗行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酷烈跌宕的电影《无名》,仿佛是程耳导演创作的一首悲怆史诗,回旋的结构,精致的铺陈,冷峻的色调,在负载着中国一段沉重历史记忆的背景时空中,见证了舍生取义者的信仰光芒,侵略与帮凶者的狡猾讹诈,不同的暗流与谜团在影片中碰撞激荡,乱世的哀鸣中,留下的是无名奉献者为后人谱写的明朗绵延的诗行。
让观众直接沉浸于剧情,参与这段波谲云诡的岁月
作为一部谍战悬疑片,《无名》在程耳的掌控下,生长为一个别具美学的故事。这种个人化的风格,观众并不陌生,在七年前程耳的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他已经展现了这种与众不同--对画面美感有着极致追求,塑造端庄雅致的人物,捕捉凭空而出却又极其准确的时代气质,营造静谧安稳却又时刻会爆发的氛围张力。
如果说《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程耳是用自己的成熟风格邀请观众入戏看一段动荡中的上海滩风云,那么在《无名》中,他则是更进一步,让观众直接沉浸于剧情之中,参与到这段波谲云诡的岁月中。为此,他铺设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更有意义的谜题,他在这部致敬先辈的影片中,设置悬念、架构多重人物与事件,用多棱镜般的折射和映照拖延答案的呈现,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无名”既是谜面,也是一种潜在的阐释和暗示。
通过精巧回旋的结构,让一部商业大片变得高级起来
对于观众来说,观看《无名》,如同进入了一个带有陌生感的世界,在这里,历史并不难理解,1937年至1945年的革命时期,上海处于一个“艰难时刻”,中共地下党员冒险送出情报,信守誓言,用默默无名的奉献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然而,程耳导演没有采用惯常的线性叙事,而是从故事的中间讲起,让观众仅仅刚握住拼图的几个残片,就发现自己与人物已经置身于历史的契机与舞台之上。
就像是影片的起始处,梁朝伟置身于一个深邃、精致的空间,一尘不染的皮鞋、贴合的西装,他的眼睛望过来,但你看不到他的目光最终将安放何处,他的心情是迷茫还是忧伤,你只是隐隐觉得这样的神色中诉说着巨大的未知。当你再次与梁朝伟的这个目光相遇时,影片的时长已经过去了很久,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眼神如同印在观众的心头,让观众在情节流转中,始终惦念、惴惴不安,与剧情不断地进行着可能性的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