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凝固的记忆”中透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文化认同(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信美利:意大利的标志性建筑数量庞大,从纵向历史时期来看,大致可分为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近现代、当代等几类;从横向地域分布来看,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都可以自成一派,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比如,罗马斗兽场、万神庙,佛罗伦萨旧宫、乌菲齐宫,比萨斜塔等。
以罗马万神庙为例,最初为纪念奥古斯都打败安东尼和克娄帕特拉而建,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128年得以重建。在整个古罗马时代,其大小神龛中供奉罗马诸神,而逝去的罗马皇帝更被作为万神之首供奉于此。中世纪时被改作基督教堂,文艺复兴时成为著名艺术家和建筑师公墓。1878年,意大利统一后第一任国王、“祖国之父”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去世,选择在万神庙举行盛大葬礼并安葬于此,引发人们对古罗马帝国以及文艺复兴光辉历史的追忆,更是将领导统一的国王与古代英雄伟人并列。新的民族国家在精神层面被赋予神圣意义,而万神庙作为罗马地标的同时也成为祖国的象征。
2.学者们如何研究标志性建筑
主持人:上述建筑尤其是标志性建筑何时进入史学家的研究视野,对史学研究具有哪些意义呢?
胡 莉:在英国,建筑史学家起初主要关注标志性建筑在结构、风格、审美等方面的“标志性”。19世纪末,他们开始关注“建筑科学的哲学史”,试图寻找建筑设计的艺术原则与抽象的人文理念。20世纪上半叶,受到战争的影响,英国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被摧毁,激发了建筑史学家大量撰写建筑历史并强调其人文意义的积极性。这股潮流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进入90年代,标志性建筑进一步得到史学家的关注,研究重点出现明显变化,主题集中在纪念、记忆、认同、空间等,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属性,相关成果在近20年不断增长。其中,帝国战争博物馆是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研究者不仅探究其成立与不断扩建的缘由,而且还探究其所呈现的战争的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以及建筑本身的象征意义与历史、记忆的关系。对标志性建筑的研究,是记忆理论与史学的文化转向共同作用的结果,拓展了史学研究领域,促使史学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但也因其近乎文学的、艺术的、过度解构的乃至失真的特点而对史学的求真根本带来重大挑战。
吕 昭:广义地说,建筑一直存在于史学研究中。有关历史事件的讨论都不免要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点,因此,建筑经常作为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出现在史学研究中。此外,在有关政治、经济和宗教体系的研究中,权力机构所在的建筑经常被用来指代权力机构本身,例如凡尔赛宫是旧制度时期绝对王权的标志。狭义地说,从事建筑史、艺术史研究的学者一直将建筑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建造技术、艺术风格等。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