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凝固的记忆”中透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文化认同(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信美利:通过文化记忆,人们得以确立自我形象,建立并培养共同的身份和归属感。这样的文化记忆需借助多种媒介,标志性建筑便是其中一种。有些标志性建筑作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将有关过去的记忆储藏下来,在特定时候,记忆会被激发出来并被赋予新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比如一直作为罗马帝国标志的斗兽场,曾两次遭强震损坏;中世纪之初,其中柱石、雕刻等陆续被教皇和贵族拆去建造府邸及教堂;18世纪中叶,因其曾是早期基督徒殉难“圣地”而被赋予宗教神圣色彩。进入21世纪,教皇可以在此竖立十字架举行复活节弥撒,意大利政府也可以在此设置巨幅国旗、举行国庆纪念仪式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就此而言,标志性建筑不仅连通过去与当下,还有可能同时具有多重文化记忆属性。
主持人:正如皮埃尔·诺拉指出,这些文化记忆最终将指向国家与民族的“记忆场所”,这一过程也正是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说的构建“想象的共同体”。这些国家是如何通过标志性建筑来塑造本民族的身份与文化认同呢?
吕 昭:首先,为标志性建筑增添强调民族身份和认同的元素。现在的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原本是贵族府邸,从19世纪开始成为法国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随着高卢雄鸡这一形象逐渐成为法兰西民族的象征,第三共和国在爱丽舍宫朝向加布里埃尔大道的大门上竖立了一座金色的公鸡雕像,至今仍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法国标志之一。其次,保护和修复标志性建筑,使其具有的身份和文化意义得以延续。19世纪,法国著名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迪克主持修复了一大批历史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等许多在法兰西民族身份中具有重要政治和文化意义的建筑。最后,在标志性建筑中举行纪念仪式,通过仪式向民众传播民族情感,深化国家认同。例如,每年11月11日,法国总统都会在凯旋门下举行纪念一战结束的仪式,为一战无名战士墓敬献花篮,纪念为保卫法国牺牲的军人。
信美利:意大利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塑造源于19世纪初开始的复兴运动,起初一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诗歌、剧作、小说等形式,宣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1870年实现领土统一,随后展开长达数十年的“塑造意大利人”的工程。在此过程中,标志性建筑以及在这些建筑中举行节日庆典成为塑造意大利国民认同的重要手段。比如,1885年至1911年,在卡皮托尔山兴建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使其成为展现意大利精神的“祖国圣坛”。意大利国庆、统一纪念日等盛大活动,选择在斗兽场或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前举行。标志性建筑如同意大利国旗和其他重要象征物一样,被反复烙印在意大利人的集体记忆中。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