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建交七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二」同行七十载文化篇(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在中阿两国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宁死不屈》、《红色娘子军》等一大批文艺作品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文化的交流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两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随着“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文化交流扩展到电影、文学出版、现代舞、戏曲、器乐等领域,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2011年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阿尔巴尼亚凭借电影《玛娅》首次入围,让许多中国观众时隔多年再次领略了阿尔巴尼亚电影的魅力。
2014年12月,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译配的中国电影《郑和1405:魔海寻踪》在阿首映。这是第一部译配成阿语的中国动漫电影。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携夫人、时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叶皓均出席了在地拉那举办的首映式,电影的展映也收获了巨大反响。
2015年,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阿尔巴尼亚出版商协会签署了《中阿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从2015年开始的五年内,中阿双方互译25部经典文学作品。这是两国间一次重要的出版合作。协议开始的第一年,阿尔巴尼亚著名汉学家、阿中文化协会会长依利亚兹斯巴修翻译的张岂之先生著作《中国历史十五讲》成为该项目中首部阿语译作。斯巴修先生还曾翻译并向阿国读者介绍了多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而谈到中阿文化交往,他还有更加宏伟的计划:“除了文学之外,我打算再翻译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或者中国哲学的著作。现在越来越多阿尔巴尼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但他们大多数只知道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却很少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会在接受媒体采访和其他交流活动中,把中国文化向更多阿尔巴尼亚人推广。
”
2016年,由著名阿语文学翻译家郑恩波先生翻译的的《母亲阿尔巴尼亚》诗歌集亮相当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这也是互译项目的首部中文译作。谈到这部心血之作,郑老激动地表示:“我的一生中已经翻译了很多阿尔巴尼亚的作品,但这部作品可以称作一个里程碑,它帮我回忆了我的五十年的老朋友、我的阿尔巴尼亚兄长阿果里,让我和他有机会再次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阿尔巴尼亚出版商协会主席贝特利特于梅尔表示,互译项目填补了很多出版界的空白,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更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让他们更加关注古老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文学、文化以及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