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票房过亿!这部武术电影《神秘的大佛》是如何诞生的?(1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不过,当年并没有票房的概念,和那个时代的所有影片一样,在中国电影公司统购统销的前提下,巨额票房收入与导演并无太大关系。张华勋一度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看过《大佛》,他只知道,全国各地的观众来信纷至沓来,最多的一天收到过二十多封,粗略估计,当年收到的来信少说也有上千封,把所有的信件收拾起来,足足装了半柜子。他认真地读过每一封来信,发现写信的有党、政、军、民、学、士、农、工、商各个层面的人。
张华勋一直保留着这些曾给了他精神鼓舞的信件,几次搬家都没舍得丢掉。记者采访时,他郑重地拿出一沓观众来信。信件的纸张已经发黄变脆,但字里行间依然可以看到观众对《大佛》的喜爱。福建厦门某部队的战士刘春法写道,《大佛》没有追随潮流风向,不像以前影片中的那老一套,敌方都是坏蛋,我方都是好人,尤其是影片摒弃了当前电影“缺爱情不可”的公式化。四川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左孝本说:“看完影片,它使我受到一次美的享受,影片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奇川异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四川煤炭局的十位工人联名写信称:“我们知道这部影片曾引起了争论,我们努力发现‘反面’之处。但是,我们因为水平有限,实在是未能有所发现……”
鲜为人知的是,《大佛》在国外也颇受欢迎。1982年,中国驻日大使符浩特意到北影厂观看《大佛》。据他说,日本很多朋友喜欢这部影片,他认为这是“一朵过去没有看过的新花”。1986年,张华勋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欧洲,他惊讶地发现,在柏林、在波茨坦,代表团走到哪里,都能遇到《大佛》的粉丝。访问罗马尼亚时,其首都布加勒斯特正在上映《大佛》,最大的电影院门口张贴着巨大海报。据介绍,该片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罗马尼亚所放映的其他影片的总和。
国内外观众对影片的喜爱,将乐山大佛这尊一千多年前创建的中国文化古迹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据乐山市外事办公室统计,影片公映后,五年内到乐山的游客数量直线上升。《大佛》放映前的1980年,到乐山旅游的外宾为4971人次,《大佛》放映后,1981年至1985年分别为9025人次、11800人次、10865人次、10249人次和22000人次。由于该片对乐山市的贡献,1988年,乐山市授予了张华勋“乐山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有意思的是,当初《大佛》被抨击“打打闹闹”“格调不高”,是因为影片中的娱乐化倾向和武术元素。如今,同样的原因,反而让《大佛》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人们提到商业片这一电影类型时,总是从《大佛》开创了新的路子讲起。这部电影也成了无可争议的新中国最早的武术电影。《大佛》公映后的第二年,香港与内地联合制作的电影《少林寺》引起轰动。1983年,张华勋的第二部武术电影《武林志》,口碑票房双丰收,获得了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二等奖。几乎与此同时,《少林寺弟子》《武当》《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南拳王》等武术(武侠)片相继诞生,电影艺术领域很快掀起了一股“武术”风潮。在这场风潮中,张华勋和《大佛》是名副其实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