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遍地女王元素,往事并不如烟!火烧圆明园刽子手当街名,恋殖(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香港有一条名为“砵甸乍街”的街道,其命名源于Henry Pottinger,即香港的第一任总督。在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被委派为英国全权公使,前往南京与道光皇帝的特使爱新觉罗·耆英进行谈判,并代表英国在《南京条约》上签字。尽管他被视为中国的敌对人物,但他的名字却以街道的形式在香港长久留存,不断地在香港市民面前出现。
此外,“卑路乍街”的命名,源自于一位名叫爱德华·卑路乍的英国海军军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中,他身兼“硫磺号”战舰的船长一职,积极参与了对广州、舟山等地的军事行动。在《南京条约》正式签署之前,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率先引领英军在香港登陆,以此彰显英国的占领意图。此后,他更是借机对中国的沿海水域进行了详尽的勘测工作。
在今天香港的视野中,那几位英国军官与港督的名字显得尤为醒目,令人不禁感到刺眼。
在香港,那些涉及殖民历史的街名,见证了过去的统治。然而,部分香港人并未将这些作为耻辱,反而视之为荣,这无疑是需要反思和弥补的一课。
如何进行有效的弥补呢?首要的一步,就是对这些具有争议性的名字进行更改。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全面改动所有香港街道的命名,而是特指那些以对中国犯下罪行的人命名的街道。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至今还保留着这些名字,甚至将这些人尊为神明般供奉呢?
长期以来,香港在历史教育方面存在着“失忆”的困境,这也是导致当今许多年轻人感到身份困惑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