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让更多文物活起来(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从各地的实践看,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本质是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治理。在具体建设中,除了整体发展规划之外,出台地方性法规以提供制度化政策与财政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其要点有二:首先是将整个城市所有的博物馆和利益相关者纳入统一规划之中,平衡好不同层级、不同属性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益关系;其次是充分发挥、充足利用好现有的文物、考古、遗产和博物馆资源、机构与人才优势,加强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避免重复,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和城市品牌效应。
博物馆之城建设,博物馆是抓手,落脚点是整个城市。作为城市的IP,博物馆之城是城市文化遗产与现代空间的有机统一,不仅要展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要塑造城市的当代风格、激发创新活力。因此,应突出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避免千城一面。像北京、西安、洛阳等古都城市与深圳、潮州、东莞等沿海城市,在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内容和风貌上应是差异化发展的。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博物馆之城非常强调“吴文化”定位,延安则结合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侧重红色革命文化特色,具有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博物馆之城建设方兴未艾。应该看到,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在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尚需完善提升。为持续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博物馆之城建设应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第一,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根本性基础,是市民对城市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同、热爱和欣赏。为此,要关注“人”这一关键要素,除了文物考古和博物馆专家,还要有一批关注博物馆事业并热心传播博物馆文化的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名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存在是影响博物馆之城建设是否活跃、深入和生动的关键。
第二,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对以博物馆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努力与城市和社区的居民、机构、组织等保持更多更好互动,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并根据藏品特点、地域文化和受众需求等做好本地化教育和传播。
第三,建设博物馆之城要有国际视野和格局。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一定要把建成几座具有国内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作为中心任务,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博物馆特色与风采,传播中华文化精神价值,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