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阶段性联合测评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不少文艺批评都尖锐泼辣,针针见血,这在文艺批评界很少见到。这些文艺批评虽然以微观层面的为主,但也不乏宏观层面的;虽然未必都准确,但却是高屋建瓴和切中肯綮的。
(摘编自牛殿庆《切实推进诗歌批评的发展》)
材料二: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诗歌评论和诗歌创作之间有必要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其一,基于共同的时代主题,形成诗歌评论与诗歌创作互相砥砺、互相促进的格局,这就要消除诗歌批评与诗歌创作彼此割裂的状态,将二者置于平等对话的平台而构筑“写作共同体”;其二,尝试诗歌评论方法的创新,这就要打破所谓“内部”和“外部”评论的壁垒,在语言形式等“内部”评论基础上,引入历史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推进诗歌评论的深化,同时促进诗歌创作获得厚重的历史感;其三,改善诗歌阅读习惯和方式,诗歌阅读的问题关乎新时代诗歌的接受,诗歌评论和诗歌创作都应倡导良好的阅读风气,只有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感受,不断地与文本进行碰撞,才能不断地激发对诗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诗歌评论要与诗歌创作一道,时刻把握时代的脉动,保持与时代的紧密关联,为读者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摘编自张桃洲《构筑诗歌批评和创作的“写作共同体”》)
材料三
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与批评几乎是同时发生、同时展开的,且一直没有间断,批评作为文学接受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新诗经典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与古代诗歌批评不同,20世纪诗歌批评感兴趣的往往是那新兴的预示新诗发展方向的作品。这些作品因体现了某种新的创作风格,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诗学价值与意义在批评中得到发掘,其新诗史地位也就得到相应的提升,其结果是某些作品也许因艺术上不够完美不能称为审美精品,但成为了新诗发展史上的“经典”。
一般大众读者面对新诗文本,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所言所指,无法真正领会其诗意。而专业新诗批评,可以敞开文本言语所遮蔽的内在情感,彰显其所包蕴的诗美,引导大众读者阅读接受。这是对读者审美趣味的培养,同时也使一些文本获得在大众读者中传播、认可并逐渐沉积为新诗经典的可能性。
诗歌批评必然受到批评者的影响。而现代诗歌批评已走过一个世纪的历程,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文化诉求,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与诗歌理想,这样,一个世纪的新诗批评就与不同的文化话语与表达结合在一起,与不同的诗歌美学主张联系在一起,遴选什么样的文本,如何阐发文本的思想意蕴,如何揭示其诗学意义,就与批评者的文化身份、知识结构、审美意识和文学趣味分不开,这使得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诗歌批评与经典化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与重要。换言之,现在那些公认的“经典”相当程度上是不同话语借助于批评者而遴选、阐释出来的。倒如,“五四”是启蒙主义与封建主义话语相争的时期,作为启蒙現代性话语的体现者和早期白话诗学的承载者,《女神》、《尝试集》等作品因受到广泛的批评而成为人们谈论“五四”新诗时绕不开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