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让你变蠢了吗?(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这相当于放弃了精神分析的整个思想宝库:对人性的解释、对社会的解读,对心理治疗的价值,对人文的创造启示等等。
*精分不是科学研究,这点弗洛伊德早已言明。
颇为反讽的是,这群盲从“科学”的人倒是“新式成功学”书籍的畅销保障。
新式成功学特别喜欢引用各种“心理学实验”、“摆数据证明”以借助科学的神威,让这些科学信徒心甘情愿掏钱,并将那些伪科学废料往大脑填塞,眼皮都不眨一下。
科普出版圈里有句名言:数学公式每增加一个,书籍销量就会减半。
现在建议改成:科学实验每引用一个,就能让销量翻番。
至于给小学生佩戴专注力监控头环,这种事恐怕也是那些科学主义者(伪)才能想出来的馊主意。
现在,我们能清晰看出“伪科学思想”者的思维特征:看似追求精准、量化数据,实则机械教条、非黑即白。其典型行为是:苛刻、僵化、杠精、无趣。
人世间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此,科学理性没搞懂,人类灵性又丢了。
人类思维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容忍模糊。
三、没有模糊思维就没有现代科学
最重要的事物,我们大都感受不到其存在。比如,空气。
我们每天与「人性」相伴相随,以至于我们忽略了,人性的根基——「模糊思维」究竟多么重要。
什么是模糊思维?
简而言之,是我们认知、学习、沟通的天性方式。模糊思维的产物,我们也经常称为「常识」。
以「爱」为例。
字典从未规定“出门前亲你脸蛋2秒”或“用37°但别超过38°的体温拥抱着你”才叫爱,父母老师也很少跟我们解释爱是什么。
但我们都很清楚,爱就是一种让你产生温暖、安全、幸福的感觉,一种人之为人最弥足珍贵的事物。
人类对「爱」的定义,模糊,弹性,还能跨越个体达成共识。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的学者对其中的复杂与伟大感触颇深。
又比如,「 l 」 这个符号。
在数学课上,我们都明白是数字1,在英语课上,我们也都明白是字母l。
同样的客观表象,放到不同情境中,我们即刻能做出情境化识别,不可思议。
再比如,对于生物学家Jane Rostand说的这句话:
“杀一个人,你是个凶手。杀成千上万的人,你就是个征服者。杀光所有人,你就是神了。”
这句话,从法学视角看,荒谬矛盾、匪夷所思。
让人惊讶的是,我们竟都明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