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国的天和地做好我们的绿家园——柴尔红(2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一桩接一桩的贪腐案充分证明:只有搞项目建设,主管人员才有下手的机会,这是最根本的项目建设推动力。
只是在西部地区,在这些县一级城镇,根本就并不存在东部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那样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后的工业化制造产业,对房地产足够大的市场,足够强的购买力,和城市化需求。尽管如此,房子照旧盖,不管卖得出去还是卖不出去。这是为什么?当然是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使然。在“土地财政”的背后,是政府、银行和开发商的“联盟”,三者构成“利益共同体”,只有房子继续盖下去工程建设继续搞下去,地方政府、官员、开发商和银行才能各得其所。开发商纷纷在狭小土地上密集修建“集约节地”的高耗高层电梯房。资本的溢出效应,带动了上游的建筑交通能源化工装备、钢铁水泥玻璃粗陶,中游的家电、家居,下游的设计装潢物业商贸、餐饮医疗教育服务等一个个庞大的风风火火虚胖链条,吸纳了庞大的就业人口。高楼大厦小轿车、广场公园喷水泉、马路灯光夜景观。
所有这些都被沾沾自喜地认定为经济繁荣、现代化成功的标志。才不管什么粗放的、数量扩张的“摊大饼城市病”“侵占良田”“泵水冲厕”“电梯耗能”,什么“生态环境”“资源压力”。
各级地方政府本来是方向的把握者,市场的监管者,公共产品的提供服务者,而不是具体的市场主体。今成了主体,那块头、那阵势,不得了。但是,这市场制造了沉重的社会方面、自然资源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负外部性”,与社会的本来需求是“油与水”的漂浮分离物,水落石出后会发现二者是根本无法融合的,红红火火的市场与普通百姓、真实的内需是两张皮,是后患无穷迟早崩盘的市场。
“成也土地财政,败也土地财政”。
中国的市场,就是要根据中国的天、中国的地、中国人的实际情况,设计、生产中国人需要的商品。市场在哪里?市场是人群,消费的人群越大,喜欢你的商品的人越多,你的市场就越大,利润越高。党的“群众路线”早就说清楚了中国市场经济学的问题,说清楚了资源如何配置,中国怎样走上工业化、现代化、富强起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