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的“山村远景图”(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20世纪90年代初,上北泉村又开始“向荒山进发”,他们想把“图”中的“青山”也变成现实。
集体没钱买树苗,他们就去附近林场捡人家淘汰的油松苗。“曲里拐弯的树苗太细,自己站不起来,栽的时候就在旁边插根木棍固定上。”马良回忆说,村民们靠出义务工,担水上山,一瓢一瓢把这些树种活。
今年100亩,明年200亩,一年接一年,一棵棵栽树,一片片变绿。郑海水带着村民们“一根筋”式地坚持造林绿化,但凡有生态和造林项目,他们就千方百计去争取,没有就自己想办法,3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而马良所绘“规划图”上的片片绿色,就像被童话中那支有魔力“神笔”点画过一样,神奇般地都变成了现实。
如今,当年“捡来”的油松苗已长到了碗口粗,没有一棵树的神堂坡,林子密得已经无处落脚。等今年种完最后的1000亩后,上北泉村的树已经“无处可种”。全村17000亩荒山、河道和村庄全部栽满了树,村子已经变成了画中的模样。
相邻的下北泉村,复制了上北泉村的经验,连续22年将村里的荒山秃岭也全种上了树。上北泉“吃山”,下北泉“吃水”,走在山水相连的上下北泉村,满眼青山秀水,生机盎然。
“树多了,水清了,来的人也多起来了。”马良说,种树的时候谁也没想过搞旅游,现在游客们倒是自己来了。
随着游人越来越多,2012年两村合办起了乡村旅游文化节——荷花节,注册了旅游公司,建起了主题酒店,搞起了实景演出,每年接待游客好几万人。
“当年种下的树给儿孙攒下了几辈子也吃不完的家底,绿水青山可不就是金山银山吗?”马良指着图中一个拿相机拍照的人说,当时“大着胆子”想象出的场景,现在天天都可以看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