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八佰》更“真实”,十年前华谊这部9.5分抗战剧不得不看(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但随后各色逆天“抗日神剧”的出现堪称魔幻。“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甚至出现很多夸张、穿越、超乎常理的雷人场景。
戳中大众情绪“嗨点”,就能成“爆款”;成了“爆款”,就有钱赚。
因“手撕鬼子”情节而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第二轮播出一集200万,利润翻倍。热门抗战剧利润率普遍达到200%。
像《团长》这样没有主角光环,看起来沉重又压抑,就是让你“不舒服”的剧,明摆着是打算“筛选观众”,设置门槛儿。
导演刻意打消“情绪价值”,用荒诞和滑稽消解所有即将萌生的情感,硬逼着观众在冷静和理性的状态中反思。人家从一开始就没奔着“爆”去。
想起《乐夏2》重塑乐队的主唱华东,这个出生在父母都是德语教授的高知家庭,小学三年级就跟 “侃爷”当同学的“摇滚精英”,他那份儿 “挑选观众”的自信,和《团长》导演康洪雷如出一辙。
只不过《八佰》和华东赶上了观众品位集体跃升的“天时”,康洪雷和兰晓龙却不得不面对当时“曲高和寡”的窘境。
正如北大教授张颐武的评论:“《我的团长我的团》引发的争议其实是一种精英追求和大众形式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的困难。”
其实十年前的我,只看电影。粗制滥造的“抗日神剧”,更是让我敬而远之。所以这部2009年开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注定错过。
但谁能想到2020年《八佰》的上映,让我和这部经典老剧重新结缘呢?多亏沟通选题的时候编辑小姐姐提起。
刚看完《八佰》的我,今天就带大家一起重温这部经典抗战剧。
毕竟,正面战场抗日、远征军背景,本身就是冷门。《八佰》只拍了酷烈历史的冰山一角,十年前的这部《我的团长我的团》才是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