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光华的最后绽放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华也
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参与选编一部“红色诗歌”,重温革命烈士诗抄,最震撼的莫过于一首首“绝笔诗”。它们是在怎样的历史场景下问世的?追问下去,发现各自带血的非常来历,回旋伟大生命的悲壮绝唱。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这首叩击几代人心弦的“绝笔诗”,一直在历史的天空回荡,它来自夏明翰烈士行将就义的最后一刻。
那是1928年3月20日清晨,汉口余记里空坪,夏明翰从容走向刑场,执行官例行问他还有什么话说,他要求拿来纸笔,当场挥就这铮铮二十个字。
全诗节奏明快,语调铿锵,意态从容,大义凛然,表达了共产党人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满怀代代相传、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激励了无数革命者前赴后继。
夏明翰是党的早期革命家,曾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湖北省委常委,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在汉口东方旅社被捕,两天后就义,年仅28岁,而他的这首诗却有穿透岁月的生命力。
许多革命先烈最后的“绝笔诗”,像夏明翰一样,不是在走向刑场时高声朗诵,便是在监狱墙壁纵情题写,其问世经过本身就可歌可泣,构为一种不屈不挠、义无反顾的壮烈景观。
恽代英,党的第一代先驱,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曾任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央组织部秘书长。
1930年,恽代英在上海被捕,1931年4月就义于南京。临刑前,恽代英在监狱墙壁奋笔留下一首“浪迹江湖忆旧游,古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他不会想到,两年后在同一个监狱,这首诗激荡了另一位革命者的心胸。
1933年初春,红军名将陈赓潜往上海,治疗他战斗中的屡屡腿伤,遭叛徒告密而被捕,不久被押到南京。
在监狱墙壁上,陈赓无意中发现恽代英的绝笔诗,含泪写下和诗《试作囚》:“沙场驰驱南北游,横枪跃马几春秋。为扫人间忧患事,小住南牢试作囚。”
两首诗,志士对志士感召,英雄对英雄景仰,热血共鸣,双璧交响,在诗歌史上叹为奇观,一展革命前辈的血色浪漫。
周文雍、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谱写了史无前例的一幕,殊不知周文雍《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同样气壮山河。
周文雍,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部长。1928年1月27日,他和以夫妻名义坚持地下工作的陈铁军同时被捕,2月6日并肩就义,一个23岁,一个24岁,双双正值大好年华。在赴红花岗的路上,周文雍与陈铁军手挽手,满怀激情高唱《国际歌》,在刑场发表最后的演说,当众宣布婚礼,轰然鸣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