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761课: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鴳的小篆写法)
3、鴆(鸩)。读zhè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鸩,毒鸟也,从鸟,冘声。一名运日。”形声字。本义是鸩,一种毒鸟。
(以蛇为食的鸩)
传说中,鸩是一种毒鸟,雄的叫运日,雌的叫阴谐。喜食蛇。用其羽毛泡酒能毒杀人(一说用羽毛划过酒,就可以毒杀人,“历,过也”,是划过还是浸泡,不详)。
《广韵·沁韵》:“鸩,鸟名。《广志》云:其鸟大如鸮,紫绿色,有毒,颈长七、八寸,食蛇蝮。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以其毛历饮,食则杀人。”
依照传说来看,鸩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它的食物毒蛇,因其经常接触毒蛇,这导致它的羽毛沾染上毒性非常猛烈的蛇毒。日积月累,鸩的羽毛,就有了“历酒杀人”的特性。也因为这个原因,鸩羽毛泡过或划过的酒,就成了传说中最厉害的杀人毒药——鸩酒。
因为鸩常常用来制作毒酒,后来“鸩”也就有了“毒酒”的含义。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犹如用附子充饥,饮鸩毒止渴,没有进入肠胃,已绝咽喉,难道可以做吗!我们知道,中医上讲“附子”这味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以其为食非但不能止饿,还会毒死人,跟饮用剧毒的鸩酒解渴是一样的,非但不能解渴,还会毒死人。这是成语“饮鸩止渴”的原始出处,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我们常在历史影视剧中看到“鸩杀”的情节,其实用的就是含有剧毒药物的酒,至于到底是不是“鸩”酒,并不一定。
《史记·鲁周公世家》:“(季友)使鍼季劫饮叔牙以鸩,……(叔)牙遂饮鸩而死。”派鍼季强迫叔牙喝毒酒,……叔牙于是饮毒酒而死。这里的“鸩”,同上面说的一样,借指毒酒。
也可以用“鸩”代指以毒酒害人。如《三国演义》第二回:“何后嫉妒,鸩杀王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