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但这个字为什么由人和犬组成?这和热有关吗?(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人民安定了,才有了时间和精力重新划分四季。在这方面,《史记》讲述非常详细。尧让四岳分别到东南西北四极,去测定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和最短的一天,以及昼夜均分的两天。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四岳把这项工作完成了。汇总之后,就确定为冬至和夏至、春分和秋分。然后就把四季划分出来了。
后来随着大禹治水的成功,海岸线基本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气候也逐渐恢复到了大洪水之前。但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时间也是一定的。所以采用测定这4天的方法,可以应对各种气候的变化。
到了夏朝,形成了中国迄今为止能够追溯到的最早的历法,一般称作夏历。这一部历法影响重大,虽然后来又多次修改,形成了包括周历、太初历在内的众多的历法系统,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来制定的。
而在这4个节点的基础上,为了方便你农业,又把每个季节进行细分,这样就形成了24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其实也很早,大约在夏朝时候就有了。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节气和历法是两种不同的纪时系统。前者偏向于指导农耕,后者偏向于推算日子。到汉武帝的时候制定太初历,才第一次把节气和历法合到一起。
而这时候,关于三伏天的概念其实早已经形成了。没有见到过确切的记载,但根据推算,至少从夏朝时候开始,就有“太阳之气”的说法。这里的太阳不是指的天上的那一块烧饼。在文言文的语言环境里,都把这一块烧饼叫做日,从来没有叫做太阳的。太阳的本意指的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当然也指阳气最盛的物体。前者指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阳气最盛的物体当然就是那一块烧饼了。在白话文逐渐成为主流之后,人们才把日叫做太阳,并最终替换了书面语。